
“半夜鸡叫”与“熟蛋孵鸡”
文|董惠安
从读小学到大学,《半夜鸡叫》的故事如影随形。很多年间我都恨周扒皮,也嘲笑周扒皮,你欺诈长工够狠的啦,半夜不睡觉,跑到鸡窝旁捏着鼻子学鸡叫,逼着长工半夜起床,下地干活儿,这东北大冬天的,下地能干什么活儿?是除草还是收割庄稼?黑灯瞎火的不怕锄坏了田禾秧苗?进了大学,上英语课,许国璋主编的英语课文中就有《半夜鸡叫》,我至今还记得周扒皮训斥小玉宝的那句话:“Get up, you lazy bastard!(快起来,你这个懒虫!)”
活了大半辈子,硬是对“半夜鸡叫”的故事没有过任何质疑,更没有想过自己半夜到鸡窝旁去试试,捏着鼻子学几声鸡叫,看看能不能引发自家鸡半夜打鸣,继而引发全村的鸡叫。近两年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半夜鸡叫不符合生物学原理。鸡作为禽类,体内是有生物钟的,它们会按照自身生物钟的调节指令,在一定的时间内引吭高歌一曲,农村人也说过鸡叫是有时辰的。外界人为的干预引导,只能是一种惊扰,但鸡叫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者说,它们没有人类这样的灵长类“聪明”。不久前上映的电影《戏台》中的观众,明明看到舞台上的“假霸王”扮演的滑腔走板、一塌糊涂,忍不住叫骂,可偏爱“假霸王”野路子戏份的土皇帝洪大帅,用枪指着观众的脑袋,强令他们鼓掌叫好!慑于枪口的威力,于是这观众的叫好声就出来了,掌声也就雷鸣起来了。可这鸡,能有人类这般“见风使舵”的本事吗?但高玉宝的小说中,鸡却像人类一样机灵,也就随着人捏着鼻子学几声鸡叫,鸡就随声而鸣了。这闹不清是人聪明还是鸡变聪明了。
据说,高玉宝在有生之年,承认这种“半夜鸡叫”是文学虚构,他说这类事情,即使本村没有,别的地方也许会有。至于别的地方究竟有没有,中国没有外国有没有?当今似乎已经没有人关注了。而不识时务的我却忽然关注到,高玉宝作为当时树立的从文盲到作家尤其到军旅作家的典型,除了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包括续集)之外,还有其他作品吗?据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春艳》《我是一个兵》等。很可惜,从来没有看到过。按理说,作为一个备受表彰的军旅作家,凡有大作杀青,一定会轰轰烈烈。很可惜,没有。真实的情况是,就《高玉宝》作品的完成,也多亏了一位名叫荒草的作家的帮助。同时代的军旅作家有不少,譬如《林海雪原》的作家曲波,当时《林海雪原》的成书也是多亏了出版社的几位编辑的帮助。但后来曲波独立完成了小说《桥隆飙》的创作。还有一位陕西籍军旅作家崔八娃,他于1949年参加解放军后通过速成识字法脱盲,后创作《狗又咬起来了》等自传体小说,作品和《高玉宝》一样,也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入选中小学教材。他1953年进入兰州军区文化部从事专业创作,出版《一把酒壶》《卖子还账》等作品。后来因遭受嫉妒排挤而回乡务农。而回观高玉宝,就下了一颗文学“金蛋”《高玉宝》。其中的亮点就是“半夜鸡叫”。

说到“半夜鸡叫”不符合生物学原理,我倒是想起了两件生物学家“折腾”鸡的真实故事。一件是,我读西北大学中文系时,有老师说到“大跃进”时期,西大的一位生物学教授“放卫星”,声称自己能让鸡一天生出10个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当时吹牛是普遍社会现象,也没有人当真。后来有人追问他,你的鸡一天生出10个蛋了吗?他改口道:你们听错了,我当时说的是,我可以让鸡一天生出1—2个蛋。人们就说,能生出两个蛋也不错呀!问题是,始终没有看到他让鸡生出两个蛋来。另一件事是,我在半个世纪前看到苏联的生物学家让鸡一天生出两个蛋的纪录片。影片中,科学家通过室内灯光的调节,给鸡营造了一天变两天的环境。也就是说,让鸡在12小时内感受到了昼夜变化,于是体内的生殖系统适应了新的生物钟调节,最终出现了一天24小时中鸡生两颗蛋的奇迹。但这个故事似乎只停留在“纪录片”阶段。是不是真实的?后来咋就没听说大规模的推广量产?估计有几点原因,一是这种实验就是前苏联类似“李森科(一位苏联的生物学学术骗子)”式的学术骗局;二是这种实验要耗费大量的电力物力,其成本远远高于正常的一鸡一天一蛋;三是如此劳民伤财搞出的一鸡一天两蛋,鸡蛋的营养成分如何?鸡的寿命如何?这都是待解的问题。
看来,科学的事情必须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
可是,总有人在拥有资本和权力的条件下,偏偏要用铁头撞击南墙的执拗去挑战自然规律,结果创造出来的说不清是奇迹还是怪胎。这里我忍不住要说说一篇关于“熟蛋孵鸡”的科学论文的横空出世。
说来这已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这篇发表于2021年3月第十一期《写真地理》期刊上的超级论文名为《“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实验报告(孵化阶段)》,论文描述到: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师生在教室里,通过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将煮熟的鸡蛋返生成功;返生后的鸡蛋孵化成雏鸡,并已经成功返生了40多枚”。据悉,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其自称研究人体潜意识开发,曾发表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其自称研究人体潜意识开发,曾发表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相关著作。
那么熟蛋究竟是如何返生孵出雏鸡的?据郭校长的解释是:秘密就在于所谓的“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更绝的是,他们“在熟绿豆的返生实验中,绿豆可以发声,学生能与绿豆对话并区分绿豆的性别”。够玄妙的!
啊啊!网上评论区炸了锅!
——“伪科学”污辱我们的智商不是第一次了,但此次却出自一校之长,其所教学生是否已经“中毒”,令人担忧;而刊登“熟鸡蛋返生”论文的杂志表示“给钱没有发不了的论文”,同样令人担忧。
——一个敢写,一个敢发,此等反智论文究竟是如何过审的?
——如此反科学的文章堂而皇之登上学术期刊,究竟是在侮辱大众的智商,还是有什么灰色利益链条?
——科幻小说都不敢这么编!
......
对于浪潮般的质疑批评,作者郭校长回应道:(熟蛋孵鸡)实验中确实已经出现了,“我不知道原理,我只知道现象。”
现象是已经返生40多枚熟鸡蛋,论文的题目是《“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实验报告(孵化阶段)》,那么孵化出来的小鸡在哪里?有图有真相吗?继续“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没有?论文语焉不详,现实中也无人见证。想想看,一个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俨然是一位特异功能大师般的存在,信口雌黄地声言能将一枚高温下丧生的鸡蛋“起死回生”,如果是真的,那诺贝尔奖的颁奖舞台都承受不起她的重量了。而吉林省新闻广电局主管、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新兴地理综合类刊物《写真地理》,一个“地理类”的期刊,居然在收取了一笔版面费的情况下,敢于刊登这样的“玄学类”文章。当然,这本杂志最终被“整顿停刊”,似乎到现在也没有复刊。而论文作者郭萍,无奈承认论文系朋友代写,并对自己的“论文”所引起的质疑,表示道歉。然而,这幕荒诞剧似乎还没有散场。说不定哪一天又有人拿鸡和蛋说事,制造出荒唐的话题,譬如时常出现“假鸡蛋”的传言。
我想,当年为了证实“周扒皮”是坏蛋恶霸,想象出“半夜鸡叫”的故事,情有可原;当年大跃进时代为了“放卫星”,幻想“一鸡日生二蛋”,也可以原谅;而今天在二十一世纪科技普及且爆炸的时代,还在“熟蛋孵鸡”的问题上打转转,欺世盗名,这不是扯蛋么!
董惠安2025.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