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从国外回来,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推动海外项目的立项与落地。这是我这两年来一直在考察、探讨、酝酿并逐渐明确的方向,不仅是一个商业选择,更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与修行。因此,这几天回来,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项目的推进上。很多朋友知道我回来了,纷纷约我见面叙旧,我心里非常感激他们的挂念与真诚邀请。但现实是,我没有办法兼顾这些社交,因为眼下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全力以赴把项目真正落地。等到这件事有了实际成果之后,我再去和大家相约,那样的见面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只有当我手上有更多实实在在的结果,我才有更多的发言权,我们之间的交流才会变得更加充实与深刻。
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我在这次立项过程中有两点很深的感触。第一点,是关于信任与人心。我发现,每当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聚拢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兄弟,一起并肩去做。我们有过成功的经历,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尝试,但让我最感动的是,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是败,我们之间从未因此产生隔阂与矛盾。事归事,人归人,兄弟还是兄弟。每一次新的行动开启时,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和我站在一起。这背后我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友情,而是一种更厚重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长久以来通过无数次相处、一次次践行、彼此之间的义气与担当积累下来的。它让我更加明白,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从来不只是他拥有多少资源,而是别人愿意跟随他、愿意因为他而聚在一起,这背后是一种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力量。
第二点感触,则更让我震撼。每一次当我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时,我发现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安排在推动着事情向前。就像命运早已设定好的剧本:当我需要人才的时候,合适的人便出现;当我需要资源与人脉的时候,它们便会在合适的节点出现;当我遇到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时,总会有人或某种机缘来帮助我跨过去。所有细节拼接在一起,就像是一张天意的网,推着我向着目标不断逼近。这种体验让我越来越笃信:所谓的机缘巧合,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自我们是否真正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是否愿意全力以赴去为之拼尽全力。很多人坐等奇迹发生,却不明白奇迹的前提,是自己先要站起来走在那条路上。当你真的在路上,宇宙才会回馈你。
然而,这种天意般的安排,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抱有幻想或懒惰的等待。它只是提醒我们:成与不成并不是我们能完全左右的,但我们能左右的是自己是否全力以赴。最终的结果,是“尽人事而听天命”。成与不成都交给上天,上天会在它认为我们“德能配位”的时候,把结果赐予我们。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过程做到极致,把每一分力气都倾注进去。至于结果,是礼物,也是考验。
在这里,我特别想分清楚“信念的相信”和“期待的欲望”之间的区别。很多人常常混淆,以为自己是在相信,其实只是怀着强烈的期待。期待是一种欲望,它背后是对结果的执念,常常伴随着焦躁、患得患失。而真正的信念是一种坚定的状态,它不是被结果牵着鼻子走,而是源自一种笃定的内心姿态。信念像是一道来自灵魂深处的信号,向宇宙发出最坚定的回响,同时也是推动我们在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一个人如果仅仅是期待,那么他很容易在一次次挫折中崩塌;但如果他是凭着信念去做事,即使过程充满波折,他依然能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信念不是依附于结果,而是与整个过程融为一体。
回望过去,我越来越明白一件事:人之所以能够一再走远,不是因为拥有多少天赋或资源,而是因为在一次次行动中修炼出信念,在一次次失败中依旧能凝聚兄弟,在一次次孤独中依旧能仰望前路。所谓“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李嘉诚的这句话让我深有共鸣。我们这一生的奔波,何尝不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处?但真正的归处,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当你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路、身边有人,心便安定如山,那就是归处。归处是你心中的信念,是你身边的伙伴,是你一步步踏出的脚印。
因此,项目只是一个外壳,真正的核心,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坚持住信念,能否让自己不断修行,能否不辜负一路上信任我们的人。这才是价值所在。这才是意义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常常看到一些的现象。很多人总是喜欢站在旁边观望,甚至不乏冷嘲热讽:等你项目成了我们再来喝酒庆祝,等你做大了我们再来投资入股。他们永远愿意等果实,却从不愿意播种;他们永远喜欢谈论结果,却很少参与过程。他们忽视了,真正的价值不是最后的光鲜,而是过程中那份义无反顾的投入和一点点积累出来的信任。这样的人,往往一生都在等待,最后等待的不是成功的果实,而是时间的嘲讽。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败,而是活成了一个只会在旁边评论别人成败的观众。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走到台上去实践,但大多数人宁愿选择舒适的座位,最终连掌声也轮不到他们。
所以,不是那些跌倒了又站起来继续走的人,而是那些从未上路、却总觉得自己看得清一切的人。人生最大的启发就是:与其等风来,不如先起身走。风自会在你脚步坚定的时候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