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战精神纪念抗战胜利
文图/李斌旭
抗日歌曲联唱演出剧照,长安老年大学王道英提供。
2025年8月29日上午,由西安市长安区委组织部主办,长安老年大学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在长安一中实验初级中学礼堂举办,区级有关部门领导应邀参与,长安老年大学学员代表800多人齐聚,400多位师生参演,整场音乐会圆满成功。为了这台音乐会的筹备,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付出艰辛努力,用抗战精神办好抗战纪念活动。仅以地道战剧组的筹备演出为例,管窥一斑。
演出圆满成功。地道战剧组演出的抗日歌曲联唱是整场节目之一。随着贾博指挥手中的指挥棒猛地有力一砸,炸雷般的音乐爆发,不由人心头一震。接着,二炸、三炸、四炸,然后,斩钉截铁,短促有力,由慢到快的急收,随着前奏的引导,80人同时爆发式唱响。铿锵的旋律,庞大的阵容,激情的表达,伴着《地道战》的背景投影,一下子把人拉回到枪炮隆隆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接着,《毛主席话儿记心上》的演唱,悠扬深情,最后是《游击队之歌》轻快豪迈。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是对演出圆满成功的充分肯定。
长安老年大学民乐团演出后合影,长安老年大学王道英提供
联合谋新篇。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上下群情激昂。7月14日,长安老年大学召开四系、乐团主要领导和老师联席会议,由冯秀萍、张莉、姚新茂、董克莉,张卫东、贾博等主任、团长、老师参加,研究策划并决定上演《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和《游击队之歌》;由民乐团伴奏,器乐一系、二糸、舞蹈糸、声乐一糸部分学员合唱;8月中旬乐团与合唱分别排练、合练、验收,8月底正式演出。四系一团协作,队伍规模庞大,开了长安老年大学联合演出先河,也体现了全民动员,联合对敌的抗日精神。
认识有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先行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抗日战争的精神支柱。老年人,对于那场面临国家生死存亡,充满屈辱、惨痛、艰难、英勇的抗日战争,有相对更多的了解与熟悉,心中都有一团火,只待有人举义旗。由此,积极参与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有思想认识优势,四部联合决定一出,一呼百应。乐团里,姚主任传达联合决定,张团长简单动员,大家便精神振奋,激情澎湃,一致表示,保证圆满完成任务。四部联合决定分班传达发动,学员们群情激昂,踊跃报名,80人的合唱员额很快报满。
抗日歌曲联唱视频,长安老年大学冯青安提供
组建即实战。“地道战剧目组”虽组建完成,但由于困难和限制太多,排练时间有限,任务很重,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必须组建就实战,压力很大。起初,乐团与合唱,分开排练,有问题各自解决。按计划进行了合练,一切竟都很顺利。贾博老师曾激动地说过:专业乐团需要4个小时拿下的曲目,我们4个小时也拿了下来。他非常高兴,为大家点赞,但验收时整体衔接细节出了情况。于是,集体协商,修改完善,重新抓紧合练,终于按时完成,8月29日一举演出成功。当年的抗战力量,组建即实战,剧目组的实践,也与这种精神一脉相承。
克服老来难。尽管有认识优势,精神饱满,但必定都是老年,虽多不在职,但年老人忙,或身患疾病、或看管孙子、或照顾老伴儿、或伺奉父母,仍有重任在身,加之居住分散、天气影响、交通困难,参加剧组训练非常不易,但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尤其特别的是,剧目中的伤病员,不用假扮。当年伤病不下火线,如今,真人带病真演。
战胜酷暑天。今年西安夏热为历史之最,全国最高。整个节目排练时期虽已为酷热尾声,但依热难耐。8月6日,这是合唱团组建以后大家第一次见面排练的日子。我本在乐团,那天误去参加。一个大教室里八十来人,前有空调,后有风扇,先开窗子通风,后关窗子聚冷,结果,还是越来越热,汗流浃背。预报外面近40度,不敢开窗,不想有人无意间开窗,竟有凉意进来。学校艺术总监张莉老师来看望大家,几句感谢的话说完,就开始哽咽,说是看着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被感动得不由自已。还未到点,姚新茂主任便急急过来,说他有任务能进进出出都热得受不了,大家一直闷在里面应该更加难受,尽管排练热情不减,还是提前宣布结束。乐团排练亦受酷热之虐,也是汗流浃背,尤其是贾博老师,右手指挥棒上下翻飞,指挥有力,左手不住地拿毛巾擦汗,前后心衣服湿透,但脸上依旧表情洋溢。知道并倾心为何而战的队伍是最能战斗的队伍。这与当年抗战何曾相似。
剧组排练视频,长安老年大学赵买志提供
也打游击战。因为天热,想找处稍凉,因为人多需要大的空间,于是,剧组不断地换地方。老校区大教室、西校区二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对面某公司活动室、京科花园地下室、新校区排练室、实验初中,换一处再换一处,酷热依旧,但热情不减。在西校区与新校区之间来回换时,也要随着搬挪凳子。新校区尚未交工,还要带上鞋套。最有意思的是二返新校区那次,开始天阴,先在过道排练,后搬到大楼门口,太阳出来又搬进楼厅,闷得不行再搬回最初的楼道。大家不仅服从指挥,积极配合,还不由自我幽默:不愧是排练《地道战》,也用地道战的战法,打一枪换个地方。

满含人情味。李映昭校长多次到排练现场看望大家,8月17日又专发信息:为不畏酷暑、放弃假日休息、刻苦排练的所有学员、教导老师、所有干部点赞!大家辛苦了!杜文华副校长在大礼堂麦克上温馨提醒“出礼堂第一个台阶高,大家上下要格外小心”。姚新茂主任遇到责认第一个揽承,讲话总是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满怀信心,热情洋溢。各位系主任在剧组参与领导、承担角色,还尽心找地方、搞联络、拉器械、挪凳子、开门、供水等,做好后勤服务。团领导纷纷表态,对于购买演出服装有困难者,愿意帮助分担。领导对于团员,请假必准,并不断提醒大家保证健康,注意安全。所有团员,也相互关心照顾,形成良好风气。有如当年抗战,上下一致,军民同心。
纪律也严明。纪律,在抗战时期关乎胜败生死,在排练当中决定演出成效。于是,排练中严格要求,该动时动,该静时静,该进时进,该停时停,该重时重,该轻时轻,该紧时紧,该悠时悠,该严肃时严肃,该豪迈时豪迈…剧组对大家的关心爱护入微,但也纪律严明。虽有事请假必准,但无故缺席必罚。先警告,后除名的规矩明确。从实践结果看,虽排练现场好的习惯还有待继续培养,但请假制度无人违反。乐团把乐谱发到群里要求在家练习,把分练合练时间安排提前告知。实践证明,大家都能按要求完成,准时归队。
补缺靠自筹。学校尽量给大家创造好的环境条件,但总有一时无力之处,剧目组没有伸手,没有埋怨。当年缺枪炮向敌人要,排练中缺东西向自己要。除了到处找寻排练场所,借用器械以外,团员车宝选的私家车成了排练公车,拉器械,拉凳子也是团员的各种车辆协力帮忙。演出服装自己出钱购买,总有团员热心联系解决。女团员自带化妆盒帮助他人化妆。遇到困难,只要在群里一声招呼,就能解决。最终感觉,好似剧组团队没有任何困难一般。
人人是高参。演出能够圆满成功,有贾博老师担任乐团设计、导演、指挥与合练指挥之功;倾注了二系姚新茂主任、一系董克莉主任、乐团张卫东团长、乐团艺术指导安志荣、弦乐声部长田晓玲、校艺术总监张莉、艺术中心主任冯秀萍、合唱团指导杨闻谱、印有林、各乐组负责人的心血;有各位团员的积极努力、热情建议和倾情表演;有提供场地等多方帮助的单位以及无名英雄的共同努力。抗战是人民战争,排练集多方合力。
从一个小小节目完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倾全校之力,集众人智慧,在心内筑强民族自立的长城,用抗战精神纪念抗战。通过纪念抗战,不忘初心,牢记和感恩曾经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危亡献身尽力的先烈先辈,进一步继承发扬抗战精神。虽老冀夕阳,仍激情燃烧,更加感谢党和人民的努力,感谢国家的富强,感谢和平的国度,感谢所处的时代。也用抗战精神办好我们自己的大学。祝愿长安老年大学发展更好,祝愿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幸福晚年。
记于2025年8月29日,后根据审核建议再修改。

作者简介
李斌旭,长安区王曲街办皇甫村人,生于1947年4月27日,先后在长安县政府、酒店就职,曾于5家省市学协会兼职,西安作协会员,长安政协文史员,专业文章、文史资料、散文等散见,专著《享受管理》200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感谢关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