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蒋海荣/安徽淮南
小时候
背着梦想的箩筐
爬行于书的海洋
眼中的美景
浪花拥抱成为了痴恋
长大了
踏着星辰朝着实干
无奈波澜跌宕
奋斗的孩子
捡起丢失的尘书
写尽流浪的浮云
卧居舜耕脚下
沧桑间
为了生命尊严
孤独行走于岸边
站,战,暂,湛
吞噬良善
妖魔虫蚁织网
贤人君子解锁
好一场泥潭争斗
辗转冷暖间
华发借着余晖无言
一颗奋进的心
一段实干的路
是谁灭了正义光
是谁斩了正直心
凝望家的方向
细数秋风落叶
这首《伤》像一轴摊开的人生长卷,以时间为线,将个体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坚守与痛惜,揉进字里行间,读来满是沉甸甸的共鸣。
开篇从“小时候”落笔,“背着梦想的箩筐”“爬行于书的海洋”,用“箩筐”“爬行”这样带着稚气的具象,勾勒出对世界纯粹的向往——“眼中的美景”“浪花拥抱成为痴恋”,那时的“伤”尚未显形,只有梦想的轻盈,为后文的沉重埋下对照的伏笔。
到了“长大了”,笔锋转向现实的骨感。“踏着星辰朝着实干”本是热血的姿态,却撞上“波澜跌宕”,“捡起丢失的尘书”“写尽流浪的浮云”,寥寥数语道尽理想被打磨的仓皇:曾经装梦想的箩筐,如今盛着漂泊的细碎。“卧居舜耕脚下”“孤独行走于岸边”,则将这份挣扎落在具体的空间里,“孤独”二字轻轻一点,便透出与现实对峙时的单薄。
中段“站,战,暂,湛”四个同音字的铺排极妙,像一场无声的角力:从“站”的坚守,到“战”的对抗,再到“暂”的喘息,最后落于“湛”的幽暗(或可理解为困境的深沉),短短四字,道尽周旋的疲惫。而“妖魔虫蚁织网”与“贤人君子解锁”的对照,把“伤”的根源挑明——是良善被吞噬、正直被围攻的世道常态,“泥潭争斗”四字,写尽其中的浑浊与无力。
结尾“华发借着余晖无言”,让时间的重量显形:曾经奋进的心、实干的路,终究抵不过“正义光灭”“正直心斩”的寒凉。“凝望家的方向,细数秋风落叶”,将个人的“伤”与对家园的牵挂、对时序苍凉的感怀缠在一起,没有激烈的控诉,却让那份痛像秋风里的落叶,轻轻飘着,却落得扎实——这“伤”,是个体的,又何尝不是对某种普遍境遇的叹息?
整首诗不用雕琢的辞藻,只以朴素的叙事串起人生片段,却让“伤”从少年的懵懂憧憬里来,在中年的现实博弈里沉,最终落在暮年的无言凝望中,层层递进,让这份“伤”既有个人成长的印记,又有对世道人心的感慨,厚重又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