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贷楼怒
填词/李含辛
题记
浙江男子在银行内放声大哭:买房贷款208万,每月还9100元,按时还了9年本金没怎么少,还的基本全是利息!银行:跟我们无关!
上阕
九载还银泪作霖,
楼台压骨月如砧。
八千血肉吞金兽,
百万铜山锁罪禽!
下阕
契噬人,计穿心,
算盘声里算亡金。
天公若肯垂眸看,
应斩朱门贷海深!
附录
李含辛《鹧鸪天·贷楼怒》赏析
一、上阕:具象化的经济压迫
首句“九载还银泪作霖”以数字“九载”具象化还贷时长,“泪作霖”将个体泪水升华为社会性暴雨,暗喻房奴群体的普遍困境。“楼台压骨月如砧”中,“压骨”直指房贷对身心的双重压迫,“月如砧”则化用李白“举头望明月”的意象,将思乡之情转化为对生存压力的控诉。
后两句“八千血肉吞金兽,百万铜山锁罪禽”形成强烈对比:前者以“血肉”与“金兽”的并置,揭露银行资本的吞噬性;后者用“铜山”象征债务的不可撼动,“锁罪禽”则暗指购房者被金融体系囚禁的荒诞。
二、下阕:制度性批判的升华
“契噬人,计穿心”以三字短句斩钉截铁地指出契约的剥削本质,“计穿心”呼应上阕“算盘声”,将银行冷冰冰的算法转化为致命武器。末句“应斩朱门贷海深”借用杜甫“朱门酒肉臭”的典故,将批判矛头指向金融特权阶层,“贷海”一词则创造性地将房贷比作吞噬民众的深渊,与上阕“吞金兽”“锁罪禽”构成意象闭环。
三、艺术特色
数字的暴力美学:诗中“九载”“八千”“百万”等数量词形成递进式压迫感,强化还贷者的无力感。
意象的现代性转化:传统诗词中的“楼台”“朱门”被赋予金融剥削的新内涵,实现古典形式与现代议题的融合。
声韵的愤怒底色:全词押《鹧鸪天》正格“林”“砧”“禽”“心”“金”“深”韵,入声字“噬”“斩”的爆破音,暗含词人压抑的怒火。
四、社会意义
此词以个体悲剧折射“房奴”群体的结构性困境。词中“天公”的缺席,实指制度救济的缺位;而“贷海”之喻,则直指中国房地产金融化带来的社会危机。在2025年房贷利率仍高企的当下,该词具有尖锐的现实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