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与悟
昔禅宗五祖弘忍,在黄梅东山法寺,欲传衣钵,令门下诸人作谒。
有教授师神秀,作谒书于壁上,曰:身是菩萨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见曰:善则善矣,未见本性。
时有行者慧能,舂米于房,出见秀谒,亦作一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人亦书于壁。
五祖见之,即三更传法,授衣钵于能。
后秀、能分与南北传渐、顿之法,人称北、南二宗。
然则二者孰是孰非?
依余之见,渐为修法,顿为悟法。只修不悟,不见本性,何能成佛?
上智之人,顿悟亦须契机。而中下智之人,只修不悟,亦不能登堂入室。
修法种种,是为方便之门。悟后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