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百家姓和谐城再次成为当地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这座号称江南最大的姓氏文化城内,各姓氏宗亲理事会连续多年举办奖学助学活动,激励学子奋发向上。
今年,南康区多个姓氏宗亲会共为1425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总额达211.52万元,另有37名需要帮助的学生获得5.59万元助学金。1425名学子收获的不仅是奖学金,更是一份承载着家族期望与文化传承的荣誉。
一、奖学助学,传承崇文重教之风
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始终秉承尊师重教、奖优助学的优良传统。2025年,这一传统再次绽放光彩。
据了解,本届奖学助学活动中,各姓氏宗亲会纷纷加入这场教育盛举。从姓氏分布来看,钟姓学子在奖学金方面表现突出,不仅以22.6万元的总金额成为获得奖学金最多的姓氏,其获奖人数更是达到107人,位居奖学人数榜首,成为这场教育盛典中最亮眼的风景;而在助学金领域,曹姓学子以11900元的总金额领先,王姓则以10人的数量成为获得助学金人数最多的姓氏。这些数据背后,是南康区对学子们学业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暖心扶持。
二、六星闪耀,清北学子彰显南康实力
本届活动最为人称道的,是六名学子同时考入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南康区理科状元伍群宇凭借优异成绩,录取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将进行八年本博连读。这位未来医学精英的成长之路,见证了南康教育的卓越成果。
同为理科骄子的赖权同学,考取清华大学工科试验班,展现了南康学子在理工科领域的强劲实力。他的成功,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榜样。
文科领域同样硕果累累。南康区文科状元明邦林同学录取北京大学,尹彦琛同学考取清华大学文科试验班,梁慧同学和横市镇横市村的何勇同学也双双考入北京大学。
三、姓氏奖助,彰显宗亲情怀,传统仪式传承,文化教育相得益彰
各姓氏宗亲会纷纷在百家姓和谐城内举办庄重而热烈的奖学助学仪式。
八月中旬,和谐城内各姓氏宗祠相继举行祭祖仪式与颁奖大会。宗亲长辈们以隆重的礼节迎接优秀学子,在传承先人智慧的同时,激励后人再创辉煌。
获奖学子朝气蓬勃,在宗亲长辈的掌声中步入奖学大堂。祭文诵读、家规领读、颁奖仪式……每个环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这些仪式不仅是对学子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让年轻一代在获得荣誉的同时,铭记自己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责任。
四、深情寄语,承载期望与嘱托
百家姓宗亲会长和长辈们在颁奖典礼上对学子提出殷切期望。
“常思做人之道,立志做品德高尚的人;常抓学习之要,立志做学富五车的人;常念家乡之好,立志做反哺桑梓的人。”这番寄语道出了所有宗亲长辈的共同心声。
获奖学子代表在发言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情,以及家族的关怀与支持。“我们一定会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不辜负家族的期望,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族和社会。”
五、教育为本,南康经验值得借鉴
南康百家姓和谐城的奖学助学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年,形成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运作模式。
这种由民间自发组织、各姓氏共同参与的教育支持体系,既减轻了优秀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名学子同时考入清华北大,创造了南康教育史上的新纪录。这一成就的取得,既得益于学子们的刻苦努力,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共同支持,也证明了南康的外面还有一个南康。
南康的经验表明,当政府、学校、家庭和在外乡贤、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时,就能够创造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
颁奖典礼的掌声渐渐远去,但学子们前行的道路刚刚开启。
那些带着家族祝福与期望踏上求学之路的学子们,将在海内外的高等学府继续追寻梦想。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是南康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的生动体现。
百家姓和谐城内,香火绵延,书声朗朗,学术交流活动繁忙。这座承载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建筑群,将继续见证一代又一代南康学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赖怡婷 卢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