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怀仁西山游记
作者:田玉平
当晨雾漫过瞭望塔,轻吻着青黛色的山脊,林海里的露水正顺着叶尖悄悄坠落。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与雾霭温柔缠绕,在晨光里晕开一片朦胧的白——这,便是我的第二故乡怀仁,最寻常的清晨模样。
曾几何时,风掠过西山坡的声响,藏着岁月的更迭。从前是沙砾摩擦的呜咽,是荒山荒滩的低吟;如今是松涛翻涌的絮语,是绿色宝库的欢歌。两种声音在时光里叠印,成了怀仁西山最生动的年轮。
初识西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暮春。车过金沙滩、小峪口、楼子口,窗外一路黄雾翻卷,同行人说:“到西山了。”
放眼望去,土黄色的山坡像被剥去了衣裳,裸露出嶙峋的筋骨。偶有几丛马茹茹在风里瑟缩,叶子细如缝衣针,却仍把根须往石缝深处钻。当地人说,这里的风是“活的”:冬天卷着雪粒子打人脸,春天裹着沙砾填门缝,连飞鸟都不愿多作停留。
后来再去,已隔了几年光阴。车还没到山脚,先撞见一脉淡绿,像水墨画里悄悄洇开的底色。走近了才看清:油松的针叶攒成深绿的云团,侧柏的鳞叶铺就暗绿的绒毯,连翘的枝条举着金黄的小喇叭,连石缝里都钻出了紫穗槐的嫩芽。风过时,松针沙沙的摩擦声里,竟混着几声鸟鸣——是喜鹊,衔着细枝在树杈间筑巢,翅膀扫过枝叶的声音,比从前的风声温柔了百倍。更惊喜的是,林子里常有野兔奔跑,这是从前从未见过的生机。
今年再站在观景台眺望,才真正懂了“荒变绿”三个字的分量。那些曾被风沙啃噬的沟壑,如今被鱼鳞坑护住了腰身,坑沿上的紫花苜蓿开得热闹;那些曾寸草不生的裸岩,如今爬满了爬山虎的藤蔓,雨过天晴时,叶片上的水珠能映出天空的蓝。护林老人蹲在核桃树下锄草,裤脚沾着草屑,笑着说:“从前这里种啥死啥,现在果树能结果,游客能来看,连空气都比城里甜呢。”
夕阳西沉时,山影被染成金红色。风穿过林海,送来草木的清香,也送来远处孩子们的笑声——他们在新修的林间步道上奔跑,惊起几只山雀,翅尖划过绿意盎然的山坡,像在天空写下新的诗句。这让我想起那些种树的人:他们曾在寒风里挖坑,在烈日下栽苗,把汗水洒进每一寸土地。如今,他们种下的绿意正在蔓延:从西山的坡顶,到怀仁的城边,再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或许,大地从不会真正荒芜。只要有人肯弯腰播种,风沙总会退去,绿意总会归来。就像西山坡上那些倔强的树木,把根扎进岁月,把“金银”装进人们的口袋,把春天举向天空,把绿色映入人们的眼帘。
如今,全市人民正循着“全域旅游”的规划,用心推进绿化、美化。我们要从“绿水青山”中找健康、寻幸福。不远的将来,你来怀仁,我带你游山玩水,沐德增智。
是绿水青山,改写了我对怀仁的记忆;我的第二故乡,早已美得让人心动。
作者简介
田玉平,祖籍山西五台,现籍怀仁,退休人员。喜欢写作,却又文字功底差;爱好文学,却是欣赏水平低。盼与有识之士、之群体结缘,见贤思齐,不断充实自己。
(图文供稿:田玉平)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