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火车难,乘坐“热线车”卧铺更难。那是上世纪90年代铁路负重爬坡,运能运量矛盾尖锐,“一票难求”的背景下,人们乘坐火车的感受。今天回望“远去的票贩子”,旨在勾起人们对那段岁月的回顾,方知中国高铁的来之不易,为今天的“一机在手,网上买票,方便快捷”,交通出行的方便,感慨万千,从远去的票贩子看铁路发展。
1.票贩子的产生。票贩子的产生是伴随市场经济的诞生,打工、务工潮的兴起,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铁路负重爬坡,运能运量矛盾尖锐,“一票难求”的背景下产生的。那时候,无论沿海还是内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各大城市的火车站周边,无处不见倒卖火车票的票贩子。票贩子的出现,不仅损害了旅客利益,而且影响了铁路声誉,成了长期困扰铁路风气的一大祸根。
那时,全国每年抓获打击的票贩子多达10余万人。仅菜园坝火车站每年抓获打击的2000多名违法人员中,倒卖火车票的违法人员就占了80%。长期暂住火车站附近专以倒卖火车票为业的专县农民就有800多人,占倒票人数的61%,另有39%的倒票人员系城镇无业人员等。这伙人的活动——
特点之一 从“业”时间长,熟悉情况,手段狡猾,三五成群临时纠合,相互串通,一有风吹草动,悄然销声匿迹。且大多是三进“宫”四进“宫”多次挂号的“常客”。
特点之二 购票来源五花八门。一是请“丘二”排队买,一张票返给5至10元“辛苦费”。二是买来“介绍信”导购团体票。三是在退票窗口导购旅客退票。四是托熟人、朋友买。五是在市区各订票点导购。六是在订票单位手中导购。七是帮旅客代买收取“手续费”。八是导购短途票伪造挖补长途票……
特点之三 倒卖手段神密多端。成交方式通常采取单线联系、多渠道衔接,甲地存放车票、乙地接头,丙地联系买主。
特点之四 守口如瓶,相互包庇,或以“死”威胁逃避打击。一旦落入法网,宁可受罚,也不吐出对方姓名、住址,或胡搅蛮缠。王某在广场通道口倒票时落入公安手中,当他来到派出所接受审讯时,趁机取出刀片划破肚腹,露出花色肠子,以企图逃避打击。
特点之五 与社会“黑道”勾结,打击报复执法人员。一些票贩子与社会赌棍、流氓、吸毒等“黑道”分子勾结,以投递匿名信、暗中袭击相威胁,打击报复执法人员。1997年春运,内江站一名职工阻止一票贩子倒票,后在夜间行走时,被“黑道”分子击伤头部。1997年1月13日,渝穗107/8次列车一名执法队员在广州站广场制止一票贩子倒票,这名票贩子尾随其后,暗中叫来10多名“黑道”分子将其打伤。那些年,全国铁路被“黑道”分子打伤的执法人员数以万计。
2.滋生票贩子的深层次原因
商品经济的供求关系告诉我们:商品供大于求,则价跌便宜;供小于求,则价涨昂贵。票贩子正是看准这一规律,把“发财”门道盯向紧俏的火车票。那么,滋生票贩子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 客运人口的增长速度与铁路发展比例失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卧铺票基本是嫁不出去的“女儿”。到了90年代却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1997年,全国铁路总延长营运里程由建国初的2.2万公里缓慢增加到6.6万公里,运能增长3.3倍,旅客运量则由建国初的1.3亿人猛增到1997年的10.4亿人,增长了8倍,铁路运能与客运人口的增长严重滞后。
原因之二 人多车少供求矛盾突出。那时候,全国平均每天有近300万人乘坐火车,而全国每天开行的客车只有2000多列。在开行的客车中仍有2000多辆车厢是上世纪30年代制造的“淘汰车”,区段通过能力最短每6分钟通过一列。尽管铁路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车流密度,扩大列车编组,仍是杯水车薪。仅1997年就增开临客4600多列,仍趟趟超员拥挤。尤其重庆至广州、上海、南宁、福州的141/2次、73/4次、221/2次、111/2次热线车几乎趟趟超员150%至200%,就连乘务员解手都只能携带塑料袋解决。尽管源源不断输送,一些主要大站每天仍有成千上万人滞留站周饱受候车之苦,滞留时间长达四五天。
原因之三 票价低廉,大量客流涌向铁路,成了票贩子主宰的交易市场。建国后,铁路运价尽管几次调整,依然票价偏低,致使铁路年年亏损,仅1994年,全国铁路亏损额突破70亿元。低廉的客运价格,吸引大量客流涌向铁路。
原因之四 愿打愿挨,两相情愿,为票贩子提供了倒票市场。就票贩子高价倒卖火车票问题,笔者对乘坐京渝10次、渝沪73次、渝穗141次、蓉桂221次热线车旅客作过调查:50%的旅客对票贩子持中立态度,既不欢迎也不反对。10%的旅客持反对态度。40%的旅客持欢迎态度,认为尽管在票贩子手中买的车票比正价高一两倍,但至少在票贩子手中买得到紧俏车票。不少旅客还认为给他们提供了“方便”。旅客普遍担心的是怕买到假票。3.根治票贩子的途径
途径之一 加速铁路建设,缩小运能运量矛盾。那时,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已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1997年,全国掀起第三次铁路新线建设高潮,总投资数百亿元的京九、南昆、广大、宝成、成昆、渝达等10条数千公里的新线、复线、老线电化改造正加紧建设。
途径之二 调整客运价格势在必行。通过调整火车客运价格,适当缩小火车客运票价与其它交通工具票价的差距,达到合理分流运输、缓解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
途径之三 加强票源管理。当时,重庆铁路分局在1997年暑运实行凭身份证购买重庆至北京、广州、上海、南宁4趟紧俏车卧铺票,凭旅客身份证与卧签上登记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核对相符后乘车,有效控制了紧俏车卧铺票的流失。同时,加强对订票单位的管理,对违反管理规定擅自加价倒卖的单位实行“警告、罚款、取消订票资格”的严肃处理。
途径之四 增强防卫措施。一是运用科学的检测仪器严格验票把关,把假票堵在进站之前。二是改进票面质量,将分层票面改为单层票面或塑料票面及微机打票。
途径之五 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制造贩卖假票和高价倒卖车票的违法分子。
途径之六 实行有序运输。路地联网成立劳务输出机构,实行往返购票、乘车、人身安全于一体的“一条龙”全程联网有序运输。1997年,全国铁路春运实行团体民工有序运输收到较好效果。通过专人统一购票,专人引导进站,专人引导乘车,变无计划为有计划,变无组织为有组织,变无秩序为有秩序,既保障了旅客人身安全,又有效防止了倒票人员的乘机敲诈,实现了旅客、社会、铁路三满意。
那时候,尽管采取多种措施,无论怎样治理,只能治标不治本。
4.票贩子的消失
票贩子的消失,是伴随运能运量矛盾的消失随之而消失。
数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铁路跨越式发展,牺牲几代铁路人,6次大提速,加快既有线升级改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加速建设,从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今天的16万公里,其中,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4.6万公里,覆盖全国90%的县,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回望铁路通车里程,一组数据印证了时代进步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由建国初的2.2万公里缘慢延伸到1997年的6.6万公里,48年新增4.4万公里,年均新增917公里。1997年以来的28年间,新增9.4万公里,年均新增3357公里,近28年的发展速度是48年前的2.14倍,其中,从无到有的4.6万公里高铁里程,也是在近17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6次大提速”号角中应运而生。列车运行时速,由建国初40公里/小时蒸汽机车牵引的闷罐车、绿皮车,发展到今天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
自2010年春运,广州站率先试行凭身份证实名制购票验证进站乘车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中国铁路全面实行实名制购票验证进站乘车。2012年春运,全国推出凭身证实名制进入12306网上购票,旅客凭身份证验票进站乘车,票贩子针对部分旅客不会网上买票,提前收集旅客身份证号码,网上抢到车票后,每张票收取30~50元辛苦费赚点小钱,但没有了“一票难求”年代的“日进斗金”。2019年春运,在12306网上购买“D”字头、“G”字头车票后,不需换取纸质车票,直接刷身份证进出站;2020年春运,全国网上购买高铁动车票,直接刷脸进站乘车;八纵八横的高铁网形成,热线高铁动车运输能力大幅提升,票贩子销声匿迹,旅客一机在手,网上买票,分分钟搞定,刷脸进站,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昔日日行千里路,而今数千公里半日还,昔日猖獗的“票贩子”,伴随运能运量矛盾的消失而消失。
“票贩子”这个名词,在而今的高铁时代,早已烟销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