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
从经典看人道天道
作者:刘斌
“兼相爱交相利”
中国思想史上,有一位思想家,他不是理论家,也不是权谋者。
他用信仰和行动守护人性,用科技与武力制止战争。他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追求平等与和平。
他就是墨子。
墨子(公元前476—公元前420年),名翟,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兼相爱 交相利”强调通过普遍、平等的爱(兼相爱)实现共同利益(交相利),其核心是打破亲疏贵贱的界限,倡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的互惠关系。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源于“不相爱”,而这一思想可消除冲突,促进和谐。
墨子是针对儒家“爱有等差”提出该主张,因为春秋战国战乱频发,统治者偏爱自私导致“强劫弱、众暴寡”。
墨子以“天志”为源,认为天爱万物,故人应效仿包容万物。
通过“非攻”“尚贤”等政策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的社会公平。
兼相爱:
要求爱人如己,不分亲疏、贫富或国界,做到“一视同仁”。
他并非否定自爱,而是将自爱与博爱结合,形成情感纽带。
交相利:
主张互利互助,反对损人利己,认为“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强调利益共享,如“商旅不绝于途”的贸易繁荣体现共同发展。
爱是利的基础,利是爱的实践,缺一不可。
感悟天道
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意思是:天道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人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所以“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你的大道。这是最大的命令!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是一切道理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