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0年前,中华民族以3500万同胞的血泪为代价,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不屈”二字刻入民族骨血;80年后,天安门广场的正步声再次响起,既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望,也是对和平的坚定宣示。
作者成振林先生的这篇评论,没有停留在对阅兵装备的简单罗列,而是以“历史—现实—未来”为脉络,将武器展示解读为“技术自信与历史传承的和鸣”,把纪念活动升华为“捍卫战后秩序、坚守公平正义的宣言”。文中既回望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也点明了当下国际博弈中的历史认知分歧,更以“和平需靠实力捍卫”的清醒,诠释了中国“带剑的和平”理念——这不是对武力的炫耀,而是对3500万亡灵的告慰,对军国主义的警示,对人类共同和平的守护。
值此胜利纪念日,我们刊发此文,既是为了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是为了凝聚“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共识。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文中读懂:中华民族的“雄师底气”,从来不是为了霸权,而是为了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山河。(418字)
【前言】
此文为时事评论(或“纪念性评论”),以“9.3大阅兵”为核心,结合历史背景、现实意义与国际视角,兼具思想性、纪念性与评论性,旨在阐释阅兵的和平主旨与民族精神传承。(87字)
大国雄师的底气
和平正义的宣示
——写在“9.3大阅兵”之际
作者:成振林/陕西宝鸡
2025年9月3日,当历史的摆钟撞响和平的警钟,天安门广场将再次响起正步踏破苍穹的轰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当新枪冷光映亮仪仗队眉梢,当东风-27尾焰撕裂云层,这场阅兵早已超越武器展示——它是技术自信与历史传承的和鸣,更是一封用钢铁写就的和平宣言。
这次大阅兵,绝非简单的“肌肉秀”,而是一个民族用钢铁意志浇筑的和平宣言,以实力诠释和平的真谛,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是对3500万亡灵最深沉的纪念,也是对军国主义最有力的回击。
这次参阅的武器装备,数量型号达上百种,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地面和空中装备都是体系编成、混合编组,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也是第一次对外展示,充分彰显我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能力。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展示我军的体系作战能力;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受阅,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集中亮相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受阅的空中梯队将以强大阵容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通过悬挂旗帜和标语、组成特定数字编队队形,营造浓厚的纪念氛围,宣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人民军队捍卫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心,充分展示人民军队慑阻强敌、制胜空天的强大力量底气。
9月3日,这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胜利密码。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近代以来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遭受的屈辱无不刻骨铭心。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近代任人宰割的血泪史与伟大的抗争史。十四年抗日战争,我国全体军民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与牺牲,三千五百万同胞惨死于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数以千万计的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终于在1945年9月3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沸腾,全体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终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那是一部民族的苦难史,深入骨髓的丧亲之痛、永世难忘的生命之殇,让亲历者难以言说,让后来者潸然泪下。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南京失守到重庆遭到大轰炸,狂魔肆虐,国难当头,要么沉沦覆亡,要么奋起抗争。往往是绝境,成为砥砺伟大民族精神的磨刀石。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和推动下,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奏响了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那是一部民族的觉醒史,积贫积弱、沉睡百年的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觉醒起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着全民族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那是一部国家的奋进史,家国破碎,山河喋血,国家意识成为民众自觉,爱国主义成为时代主题,民众从国家之中看到了自我的镜像,捡拾起个体的价值。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必然能够从阅兵式中感受到国家的富强与兴盛,也必然在对先辈的深切缅怀中,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9.3大阅兵”,这是照妖镜下的国际博弈:谁在害怕历史真相?胜利日阅兵堪称国际关系的测谎仪。德国对俄阅兵的平和态度,源于其直面历史的勇气;某些国家对华阅兵的过度解读,恰暴露其历史认知的扭曲。遭遇过列强的入侵,经历过80年前这场民族保卫战,中国人民比谁都更能理解和平的珍贵。和平、和睦、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无论是“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历史箴言,还是“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 “兼爱非攻”的历史理念,和平的基因早就融入了东方这个古老民族的血液。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如果说,80年前的那场战争离我们还有一些遥远,那么,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冲突、矛盾,或许更能让我们体味到和平的宝贵,战争和冲突依然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没有和平的外部环境,国家发展怎么实现?没有相互之间的包容,共同繁荣从何谈起?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当今,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于世界之外。局部的动荡不安,必然会影响到世界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维护和平,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义不容辞。除了九月三日的特殊纪念意义以外,阅兵式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点是:将有许多国产现役主战武器公开亮相。要知道中华民族虽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我们同样深知,和平是要靠武力来捍卫的。当歼-20划出的尾烟与白鸽齐飞,隐身战机集群、深海潜航器、无人机蜂群与网电对抗系统首度集中参阅,凸显“智能化防御”能力,中国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和平——不是文弱的讴歌,而是带剑的合唱。
总有一种精神一脉相承,总有一种使命激荡持久,总有一种担当任重道远。实现民族复兴,精神支撑是比物质保障更为强大的力量源泉;捍卫和平果实,坚守历史事实与增强综合国力同样重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汇聚和平与发展的磅礴力量,为中国历史续写无上的复兴荣光,为人类文明标注光辉的中国注脚。一次次载入史册的大阅兵,一次次唤起和凝聚起民众共识。共和国新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共和国改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共和国复兴,中国人民强起来了。“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盘点大阅兵历史,倾听点赞的声音,我们分明听到了共和国从新生走向成熟、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进步足音。
当战争的鼓角已然远去,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越来越少,我们该怎样坚守历史事实,向世界表明捍卫和平的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又该如何向先烈表达敬意、向死难同胞表达哀悼,共同呵护集体记忆?当我们为胜利而欢呼时,也不应忘了,是什么让这场战争得以发生;当我们为苦难而悲愤时,也不应忘了,只有赓续奋斗才是告别苦难的最好方式;当我们为逝去的生命而痛惜时,也不应忘了,要捍卫和平的果实,必须警惕毁灭的种子复活。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让我们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共同传承全民族艰苦抗战留下的集体记忆,用历史的火把照鉴和平之路、照亮民族复兴之路。(2663字)
共3180字 2025年8月31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