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签诗 第六签

狂风吹折苑中葵,
人事天功却有违;
远虑近忧终不识;
艰难名利总多亏。
【赏析】
这首林公签诗以自然意象与人事境遇的对比,揭示了命运无常与人为努力的辩证关系。以下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语句解释
1. "狂风吹折苑中葵"
"苑中葵"象征精心培育的美好事物(如事业、家庭),"狂风"喻指突如其来的灾祸或逆境。此句描绘外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暗示人生无常。
2. "人事天功却有违"
"人事"指人为努力,"天功"为天命或自然规律。二者相悖,揭示努力与结果的不对等性,呼应林公签诗中"凶吉互化"的宇宙法则。
3. "远虑近忧终不识"
批判短视行为:既无长远规划(远虑),又忽视眼前危机(近忧),体现林公文化对"因小失大"的警示。
4. "艰难名利总多亏"
在逆境中强求名利(如财富、地位)终将徒劳,暗合第八十六签"将相由来本无种"的劝诫——需以自强而非功利心应对挑战。
二、智慧启迪
1. 天命与人事的辩证关系
林公签诗强调"凶吉互化"(如第三首"吉吉凶凶转吉祥"),此签以"葵折"与"天功违"的意象,揭示人需在承认命运无常的同时,保持"男儿立志当自强"的主动性。
2. 忧患意识的缺失
"终不识"直指人性弱点,"小节不知戒,因循成大殃",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3. 名利的虚幻性
"总多亏"呼应林公文化"行善积德"的核心价值观,警示功利追求若不辅以德行积累,终将落空。
三、艺术赏析
1. 意象的象征张力 ◦ "苑中葵"与"狂风":柔美与暴烈的对比,强化命运的无常感 ◦ "远虑近忧":抽象概念的并置,形成哲理性对仗,体现七绝格律的凝练美。
2. 语言的批判力度
"终不识""总多亏"等否定性词汇,以斩钉截铁的语气传递警世意味,类似第二一八签"不祥"的直白警示。
3. 结构的递进逻辑
四句诗呈现"现象—矛盾—批判—结果"的递进:自然灾变(葵折)→人天矛盾(有违)→人性弱点(不识)→必然结局(多亏),与第四签"旺衰—凶吉—时机—衣锦"的因果链异曲同工。
【总结】
• 思想层面:以自然意象隐喻人生困境,将《易经》"变易"思想转化为"逆境需自强"的实践智慧;
• 艺术层面:通过意象对比与批判性语言,实现"警示—教化"的功能,兼具唐诗的韵律美与民间文学的通俗性;
• 现实意义:对当代人追逐功利而忽视德行积累、应对危机缺乏远见等现象,仍有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