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王蜀宫妓图
王德埙
清代书画收藏家安岐,先世为盐商,家资巨富。自幼读书,喜爱法书名画。当时几位著名收藏家相继谢世,所藏精品, 大多为安岐收藏。所居沽水草堂,在天津城东南。又有古香书屋,为其所藏书画名迹处所。
安岐 [2](1683~?)清代书画鉴藏家。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天津人, 一说朝鲜人。约卒于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间(1744~1746) 。安岐先世为盐商,家资巨富。自幼读书,喜爱法书名画。当时几位著名鉴藏家先期相继谢世,所藏精品, 大多为安岐收藏。据《文端公年谱》康熙五十九年中记载:“麓村安氏精鉴赏,凡槜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图书名绘,甲于三辅。” 所居沽水草堂,在天津城东南。又有古香书屋,为其所藏书画名迹处所。
安岐收藏的绘画名迹有:展子虔《游春图》、范宽《雪景寒林图》、董源《潇湘图》等;书法名品,有王献之《东山松帖》、欧阳询《卜商帖》、米芾《参政帖》、黄庭坚《惟清道人帖》、蔡襄《自书诗札册》、范仲淹《道服赞》、欧阳修《灼艾帖》、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等,这些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名家名作,安岐不愧为中国书画鉴藏大家。
安岐为征集书画,呕心沥血。他收藏书画上至三国魏晋,下至明代末期,收藏范围极广,数目甚丰,其中有许多历代精品。钤盖鉴赏印者,多为真迹。当然,这些书画大都是完好而不敝旧,并经过历代名家收藏或著录,有前代名贤的题跋或歌咏、属于流传有绪的名作。
跟其他鉴藏家一样,凡经安岐鉴定、品赏、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他必钤印铭记。他的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麓村”、“安岐之印”、“安仪周家珍藏”、“安氏仪周图书之章”、“翰墨林”、“无恙”、“心赏”、“古香书屋”、“恩原堂”、“御题图书府”等。


安岐的发迹,有一段齐东野语式的传奇。据说他随朝鲜贡使入京,买到一部抄本,内中所记是窖藏金银的数目地点,当然是奇奇怪怪的隐语。安岐设法遍访京中大宅,果然掘到了窖藏。因此,向明珠借了数百万银子,在天津、扬州经营盐业,发了大财。
《红楼梦》索隐派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康熙年间权倾一时的相国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而明珠生前藏匿起来的巨额财富,是由安岐通过破译密码发现的。刘声木《苌楚斋随笔》记载:仪周在扬州置巨宅,豪侈不可言,事阅百余年,扬州人尚知有“安二达子”者。有地名“芦刮刮巷”,原系“安家巷”,因俗呼而讹。虽屡经兵灭,仍未易称,可见安氏在当日,赫赫在人耳目矣。
按:王德埙的《北宋汝窯十二金釵判詞盤 》证明宋徽宗为《红楼梦》原创,索隐派谬。但安氏之奇由此可知。
《王蜀宫妓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 。是唐寅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 。该图最早名为《孟蜀宫妓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网·画录》定名。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 现收藏于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
《王蜀宫妓图》画了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画中的仕女粉面桃腮,柳眼樱唇,下巴尖俏,并以白粉晕染额、鼻、颔 ,使其形象愈发娇媚可爱,为唐寅式的“三白”画法。而柳眼樱唇,下巴尖俏正是典型的唐氏美女标准。
本幅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
王衍本事
前蜀后主是个荒淫无度的君王,他热衷于和身边一群奸佞之徒无拘无束地吃喝玩乐,嬉笑打闹,喝酒时喜欢行一种摇头一类的酒令。喜欢出入烟花柳巷,为防别人认出自己,便下令全国的老百姓都戴上能遮住头的大帽子,时人谓之“泥首包羞”。后唐的军队打来时,他仍在饮酒,他手下官员都说:“没什么,再行一把摇头的酒令吧。”
唐寅于画中题款所记“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
王衍平时喜欢宫中歌妓们戴上莲花冠,穿道袍。在他看来,这样看起来更加妩媚动人,风情万种。他曾与母亲、妃子带上一群宫女去成都附近青城山上的上清宫游玩,也让宫女们戴莲花冠,穿着道袍,衣服上还饰有精美的云霞图案,远远看去,犹如神仙下凡,真乃皇家气派。最终被后唐庄宗灭了族。唐寅创作此画《孟蜀宫妓图》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
此画通过前蜀后时期四名宫中歌妓的描绘,讽刺了前蜀后主荒淫无耻的私生活。唐寅在描述这四位女子时,放弃了一切背景,只题了一首诗:“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乃整幅画的主题,画龙点睛。
在设色上,画家采用了“三白”设色法,就是用白粉烘染额头、鼻子、颔,这一方法的运用对表现宫妓弱不禁风的情态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世智慧科学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已退休),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