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乙巳)年宝鸡市渭滨公祭中华人文始祖炎帝大典
祭 文
●文/李福蔚(宝鸡民俗专家)

公元2025年,岁次乙巳,时唯七七①。秦岭苍苍,龙脉耀彩;渭水泱泱,生机升腾;天台常羊,炎帝陵寝;各界肃集,共祭炎帝。谨执太牢之礼②,奉雅乐之仪③,致祭中华人文始祖炎帝。曰:
悠悠太古,茫茫洪荒。伟哉炎帝,位尊人皇。
诞于姜水,长眠常羊。筑城定居,耜具始创。
垦田植谷,农桑业旺。绩麻为布,始作衣裳。
构房筑屋,遮寒御霜。耕而作陶,熟食溢香。
削桐制器,音乐始昌。遍尝百草,宣药疗伤。
日中为市,互交易物。槐塬抬阁,孝行张扬。
炎黄结盟,华夏族强。
功德浩荡,开辟鸿蒙肇华夏。
文明绵延,激励后世兴家邦!
煌煌华夏,江山龙脉,源远流长;
巍巍中华,立马昆仑,雄踞东方!
强国建设,大道康庄。民族复兴,伟业共襄。
人民领袖,掌舵领航。深化政革,举旗定向。
共同富裕,深植福壤。创新驱动,活力激扬。
绿色低碳,生态保障。乡村振兴,五谷满仓。
人工智能,催生富强。心怀大同,斗志激扬。
一带一路,惠溥八方。统一大业,势不可挡。
中国式现代化,铸就伟业;
九万里鲲鹏志,谱写华章!
吾祖炎帝,瓜瓞绵长;俎豆④千秋,国泰民祥!
郁郁松柏,洌洌琼浆;爰成斯礼,伏惟尚飨!

注:①七七:即夏历七月初七。相传炎帝神农氏因误尝断肠草中毒而崩逝,这一天正是夏历七月初七。天台山作为炎帝逝世的传说地点,至今仍保留“烧香台”遗址。相传黄帝曾在此祭奠炎帝。民间则长期沿袭七月初七忌日祭祀的传统。
②太牢之礼:是以特定牺牲组合,彰显祭祀等级,是古代国家祭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太牢”指“牛、羊、豕(猪)”三牲全备的祭祀规格。文化象征:牛代表勤劳与力量;羊象征温顺与和谐;猪寓意富足与繁荣。献祭“三牲”,是祈求神灵赐予国家强大实力,社会和谐与物质丰饶。
③雅乐之仪:是古代祭祀性音乐的核心形态,是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雅乐以“钟、磬、丝、竹”为骨架而构成的古代中国的“交响乐团”,把“歌、乐、舞”与“礼”结合而献祭。
④俎豆: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盛放食物的两种礼器。“俎”为放置肉类的几案;“豆”是盛放菜肴的高脚盘。后“俎豆”合用代指祭祀礼仪。“俎豆千秋”指用俎豆之礼供奉千年。实际含义为受后人代代祭祀崇奉,永续不断。“千秋俎豆缅初祖”,表达对先祖的永恒追思。


(李福蔚,小字敬安,笔名夫愚。出生于1941年7月,贾村镇陵一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小学教师、乡镇党委书记、凤翔师范党委书记、宝鸡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书记兼行政总负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宝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宝鸡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任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理事,宝鸡孔子文化研究会监事。宝鸡民俗博物馆、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有《闻道录》《寻根录》《西府老风尚》《探俗承雅》《社会民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民俗文论》《陈仓遗珍》《宝鸡民俗文化集萃》《婚俗撷英》等专著。为宝鸡市社科联、文联、哲学、社会科学界人物资料库成员。论文及著述在观点上具有原创性和独立的个人学术风格,被同行称为“人文学者、民俗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