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李商隐的爱情之花
荷花,为水泽之花,出于淤泥之间,凌于清波之上,亭亭净植,或清新可爱,或娇颜动人,光华玉面,立于翠裳之中。
鲁迅曾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荷花也一样,不同的人的视角不同。僧者以之为佛国之花,濂溪先生认为是君子之花,而大多数诗人将荷花视为女郎之花。
在诗人中,李商隐对荷花情有独衷,在他眼里,荷花是爱情之花。
李商隐自幼丧父,一生坎坷,对亲情、爱情的渴望异于常人,他感情细腻,至情至性,又才华横溢,留下了众多爱情诗。在这些诗中,荷花诗是独特的,反映了他对爱情丰富完整的体验过程。
同一般诗人仅从外面表达对荷花的喜欢不同,荷花已经浸入诗人的心灵深处,深深打上了他人生经历的烙印。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这是李商隐的《碧城》其二,16岁到21岁时所作。当时他科举未第,在玉阳山修道。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情人一一一个道姑,有人说她是公主的侍女,也有人说她叫宋华阳。不管怎么说,他和她相遇,二人相恋了。他调动着全部感官品味体验着这份爱情。她的身影和声音都是那样可爱,近看就像那玉池碧叶中的一朵莲。他们幽会,若仙若狂,藏在心底的热情火焰爆发了,"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荷浪翻滚,尽情绽放着青春之花和生命活力。然而由于身份限制,最终这爱情成为了无果之花。作者独眠,回味着这甜密而又痛苦的爱情。
在这首诗里,有鱼戏荷叶即男女情事的隐喻。自诗经以来,就有荷代女子(《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和鱼代男子(《齐风・敝筍》)的传统。汉乐府《江南》的"江南采莲""鱼戏荷叶"实即男女欢爱的隐喻,作者继承了这个传统,又通过"紫凤衔佩,赤鳞拨弦"加以强调。赤鳞即鳞片赤色之鱼,古称淫鱼。
这是李商隐的第一段爱情,人生第一次男女体验,仿佛天上人间,是那样的妙不可言,但又属私情,于是他只能通过华美,隐晦语言加以表达。但当时他还年轻,所以表达得非常大胆、坦诚。
"此情留待可追忆”,正是因为初恋,这段爱情也给深情的李商隐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成为他坎坷人生中的重要的精神慰籍和寄托。以后他于精神苦闷、孤独无依之时,还会不自觉地想起她。
高兴时,他会想起她, “我是梦中传彩笔,与书花叶寄朝云。”
痛苦时,他会想到她。"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孤寂时,他会想起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心酸而愧疚时,他会想到她,“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他向佛修道,还会想到她。“十年长梦采华芝,归去嵩阳寻旧师”。
这些诗句写得这样美,是因为这里有他的真情、深情。
而这一切,都能追溯至几十年前荷叶田田,荷花盛开,我见应怜的那个玉阳山都阳道观的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