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醒
填词/李含辛
半醒惊看雪满舟,半生心事付东流。
曾随雁字裁云锦,却作蚕丝缚茧秋。
灯烬冷,砚生幽,菱花空照少年眸。
今宵且种三春柳,莫问斜阳第几楼。
附录
李含辛《鹧鸪天·醒》赏析
上阕·醒之惊悟
“半醒惊看雪满舟”以蒙眬的视觉意象开篇,雪覆舟楫的奇景暗喻人生猝不及防的苍凉。诗人半梦半醒间,将“半生心事”喻为随波东逝的流水,道出年华虚度的怅惘。后两句“曾随雁字裁云锦,却作蚕丝缚茧秋”形成强烈对比:昔日以鸿雁为伴、裁云为锦的豪情,终化作作茧自缚的寂寥。云锦与蚕丝,一为天工之绚烂,一为囚身之束缚,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下阕·醒之彻悟
“灯烬冷,砚生幽”以残灯、冷砚的物象铺陈孤寂,而“菱花空照少年眸”更添镜花水月之叹——昔日少年英姿,如今只剩空对菱花镜的惘然。末句“今宵且种三春柳,莫问斜阳第几楼”陡然振起:纵使斜阳迟暮,仍愿植柳寄望,以“三春”暗喻新生,以“莫问”显豁达。全词由惊悟至释然,完成从“缚茧”到“种柳”的精神突围。
艺术特色
意象迭变:雪舟、雁字、蚕茧、菱花等意象层层递进,构建起从冷寂到温情的意境转换。
时空交织:上阕追忆“半生”,下阕聚焦“今宵”,以“斜阳”勾连古今,凸显生命感悟。
词牌妙用:《鹧鸪天》本多抒婉约情思,此词却以“醒”为题,于柔婉中见刚健,打破传统窠臼。
结语
李含辛以“醒”为眼,剖开半生沉浮,最终以柳枝为笔,在词尾题写下一片春意。此词不仅是个人心迹的袒露,更道出所有困顿者的共鸣:纵使繁华零落,仍可于残烬中重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