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阳霞光里的守望者
——张开文爱心辅导站十八年记
孙培棠
初春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朝阳却已温柔地抚过徐州市铜山区大龙湖办事处塘坊社区的每一寸土地。我随着艺术百家的队员们走进这个充满书香的小院,推开"张开文爱心书屋"的木门时,一阵清脆的童声读书声迎面而来。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书架上跳跃,照亮了墙上挂着的十八张合影——那是十八年光阴的见证。
78岁的张开文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小王子》,他微微佝偻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这位在教育战线耕耘了三十余载的老校长,2008年退休后,把自家80平方米的住宅改造成了书屋。五千余册图书整齐地排列在亲手打造的书架上,。"这些孩子就像小树苗,需要知识的浇灌。"张老师说话时,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笑意。
十八年,足够一个婴儿长大成人。而对张开文来说,这是六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从最初只有三五个孩子,到现在每年服务上百名青少年;从简陋的家庭书屋,到省市级校外教育示范点,这个不大的院子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温暖的故事。
记得2015年那个暴雨天。放学时分,豆大的雨点砸在屋檐上噼啪作响。张老师发现三年级的小雨还蜷缩在角落,原来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走,老师送你回家。"他撑起那把用了多年的黑伞,把小雨护在身侧,自己的半边肩膀却被雨水浸透。第二天,书屋里多了一把天蓝色的小雨伞,那是张老师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应急伞"。
在孩子们眼中,张老师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每年暑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是最受欢迎的。他会带着孩子们去到公园里设置"泸定桥""雪山"等关卡去历练。去年,胆小的小杰在独木桥前瑟瑟发抖,张老师没有催促,而是轻声讲起红军战士的故事:"真正的勇敢,是双腿发抖也要向前走。"当小杰终于迈出第一步时,老人眼里闪着泪光。
书屋的墙上挂着一幅特别的地图,上面贴满了各色小旗。"这是我们的'阅读旅行'。"张老师向我们介绍。每读完一本书,孩子们就可以在地图上标记一个地点。《海底两万里》带他们潜入深海,《八十天环游地球》让他们领略异国风情。去年冬天,内向的甄婉婷在读完《秘密花园》后,第一次主动站在大家面前分享:"书就像玛丽发现的那把钥匙,帮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除了读书会,张老师还参与了徐州小海燕记者团的组建工作。他带着孩子们采访社区老人,记录口述历史;走进企业工厂,了解生产工艺。最让人难忘的是去淮海战役纪念馆的那次,孩子们在烈士墙前久久驻足。返程的大巴上异常安静,突然有个孩子说:"张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英雄。""做平凡事,怀英雄心。"老人这样回答。
十八年来,这个书屋走出了许多优秀学子。有考上名校的寒门学子,有获得科技创新奖的中学生,更多的是像张老师一样扎根基层的普通人。今年春节,已经上大学的王芳特意回来看望张老师,带来一摞厚厚的读书笔记:"您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怎样做人。"
夕阳西下,霞光为书屋镀上一层金色。张老师正弯腰整理图书,几个孩子围在他身边帮忙。书架上的五千册图书沉默地见证着这一切,它们知道,这个老人用十八年的光阴,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五千颗希望的种子。
临走时,我看到门口小黑板上写着一行娟秀的字:"书是永不熄灭的灯。"是啊,在这个普通的小院里,有一位老人用书香点亮了无数心灯。这些灯光会继续传递下去,就像天边的晚霞,温暖而恒久。
作者 简介
孙培棠(曾用名:大海滩、许旭),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文学爱好者。在乡镇担任通讯员时期,先后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铜山报》及省、市、县电台发表稿件500余篇。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已出版:
文集《人生交响曲》(30万字)
散文集《百花飘香》(25万字)
长篇小说《乡村风情》(27万字)
主要获奖作品:
报告文学《大美徐州》(一部家乡文化的壮丽史诗)荣获2024当代作家年度文学奖一等奖。
散文《放歌磨盘山》获“翰墨流芳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
《愿做党需要的那颗螺丝钉》在“喜迎二十大,初心不改”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作品在中共徐州市机关工委“见证精彩、时代印记——喜迎二十大”文学、摄影征文中荣获优秀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