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故事
◎红榜作家 程青松

曾几何时,象征着身份、地位,有如"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手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很快就"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丢手机、捡手机已成常事,但其中的故事各不相同,也折射出各异的人性色彩。在我身上,就发生了三个关于手机的小故事。
第一次故事发生在五年前的秋季。老伴不小心烫伤了小腿,送医途中由于匆忙,将装有手机的钱包弄丢了。里面除了手机,还有身份证、医保卡、钥匙等,还有约500元现金。这些东西丟了不足惜,证件可以补办,钱也不多,只是手机里存有记录孙子成长的相片、视频、日记等。如果找不回来,实在可惜。老伴的烫伤处理完毕回到家中,我试着拨打丢失手机的号码,竟然通了,也有人接电话。对方说是你丢了手机吧?手机和其它东西都可以还给你,只是近段时间抹牌火不好,那钱……没等他说完,我说钱包里的钱也不多,全给你吧。于是,他就指定了个地点,让我去那认领。可能是怕我报警或别的什么原因,我还没到达他指定的地点,电话又响了起来,他变更了认领地点,要我到交通局门口的电话亭去。嗬,搞得象过去的地下工作者接头似的。掉转车头,赶到他再次指定的电话亭,在没见到拾物者的情况下,很顺利地取回了失物,钱包里除了几百元钱外,其它物什一件也没少。谢天谢地,这个拾物者人性还没有泯灭,良心也有所发现,算得上是个品性不那高尚,但也不是很低劣的普通人。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当下,能有如此作为,我还是非常感谢他!
去年暑假期间,我开三轮摩托车带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女沿举水河东堤南下,去看问津大桥。走到被絮圩排水站堤段,发现低洼的车辙里躺着一只手机,孙女下车将手机捡了起来。我们在那等了半个把小时,不见有失主前来寻找。回家后,按手机通讯录中的号码逐一拨出,打到第三个号码时,找到了失主的女儿,但她在武汉。于是,我们约定好时间和地点,让她叫人来领去手机。她说你还我老爸手机,有什么条件?我说没条件,将手机拿去就行,免得老人着急。她似信非信地挂了电话。第二天上午八时许,我带孙女等在约定的地点——农商银行门口的路边。没一会儿,来了一位开三轮电动车的老人,确定他就是来领失物的人后,孙女就手机给了他。他怔怔地望着我们,不相信会这样毫无条件地将手机还给他。嗫嚅片刻,从车的坐垫下掏出两包黄鹤楼香烟,一定要给我,我坚辞不收,并说我不吸烟,还你手机,是我和孙女的约定,一定要物归原主。望着高高兴兴远去的老人,我和孙女也满心欢喜。只是为人们普遍认为做件善事,必要回报,或不敢做好事、善事的社会现象感到忧虑。
第三个故事又是丢手机。前不久的高考期间,我同老伴开车带孙女去新洲人民广场遛弯,顺时针围着广场转了一圈,孙女睡着了,我们也就回家。刚到门口,儿子等在那问我的手机是不是丢了?我一看,放手机的地方空空余也。顿时吓得血压直往上蹿。我手机绑定了几个银行卡,还有支付宝,我的全部存款都在里面。手机里有众多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有我辛辛苦苦创作的诗词文章,有带给我快乐的孙子孙女的众多视频和美篇影集,一旦丟失,损失巨大。儿子见我急不可奈,忙说老爸别急,有人捡到了,让我们去认领呢。我立马带上儿子,掉转车头,去到广场南面的旗杆旁。只见一男一女两个小青年坐在水泥礅上,旁边放着的正是我的华为手机。我们接上头,他俩确认我就是失主后,立马将手机还我,没提任何条件。我当时喜昏了头,没想到应该感谢他们。还是儿子灵光些,掏出二百元钱塞给他们。这两个小青年坚辞不收钱,并说收了你的钱,我们还手机的行为就失去了意义。见有此说,只好作罢,还没来得及向他俩了解一些情况,他们就匆匆离去。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内心充满了感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闪光,也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这就是我亲身经历的三个关于手机的小故事。
程青松,网名鱼乐,娱乐也。轻松的心,淡泊的情,于生活与岁月中捕捞可忆可思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