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4•文1)
【题引】2025年8月19日,本人经历了沙尘暴后大雨,去博物馆参观听讲解,晚上去看乐动敦煌剧。作者即以敦煌一日:沙尘转骤雨的奇观为引,融入博物馆的千年回响与《乐动敦煌》的幻境,谨奉七律二首与江城子、鹧鸪天词各一,散文一篇,笔墨间沙雨交叠、古今辉映,记之!
↑↓8月19日敦煌沙尘暴掠影1
七律•敦煌一日遇沙尘暴雨复观乐舞
(平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9
黄龙搅昼日轮昏,忽有甘淋洗劫痕。
尘面三千愁未扫,旱肠九转喜先奔。
馆藏汉骨凝沙语,壁幻唐风动月魂。
更夜霓裳撕雨幕,飞天舞袖裂云根!
(注)
①首联“黄龙”喻沙暴,“甘淋”化用东坡暴雨意象,显天地剧变。
②颈联“汉骨”指博物馆汉简陶俑,“唐风”扣《乐动敦煌》盛唐乐舞。
③尾联“撕雨幕”“裂云根”双关:既写舞台激光破雨雾之景,又喻乐舞冲破时空之力。
↑↓敦煌8月l19日沙尘暴后下大雨掠影2
七律·敦煌风沙雨后作
(平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9
黄沙漫卷日轮昏,骤雨翻盆洗旧尘。
风大怒颜摧槁木,龙王酣战醒枯津。
愁眸大漠千层浪,喜见阳关一脉春。
天道无常谁可测?阴晴俱是画非人。
(注)本诗通过时空转换展现敦煌极端天气的戏剧性变化。以"黄沙漫卷"与"骤雨翻盆"的强烈对比开篇,中二联工对展现自然伟力,尾联升华出天人合一的哲思。
↑↓敦煌8月19日沙尘暴后下大雨掠影3
词:江城子·敦煌风雨记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9
忽惊沙阵破晴空,
卷苍龙,撼瑶宫。
万窍怒号,天地失从容。
谁料风回云墨聚,
倾银汉,泻苍穹。
须臾双虹跨西东,
湿青峰,现霓虹。
大漠弹珠,胡木泪光融。
料得月牙泉畔柳,
舒新翠,舞玲珑。
(注)江城子采用词体特有的长短句式表达情感。
上片以"苍龙""银汉"等意象写风沙暴雨之烈。
下片以"双虹""新翠"描摹雨后天霁之美,结句"月牙泉畔柳"的细节描写,巧妙呼应敦煌地域特色。
本词作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9
昼卷黄沙天幕遮,暮倾银汉地维斜。
愁眉才锁尘寰劫,笑脸相迎甘露槎。
聆窟史,醉琵琶。唐衣汉韵沁新牙。
忽惊雷鼓催虹起,千佛光中舞雨纱!
(注释)
上片“暮倾银汉”喻暴雨骤至,“甘露槎”以神话舟船喻喜雨解旱。
下片“唐衣汉韵”串连博物馆讲解与敦煌各景点演出服饰。
结句“舞雨纱”妙契:舞台数字化雨丝特效,与窗外真实暴雨交融幻化。
1. 沙雨双关修辞链
①七律“洗劫痕”(沙暴创痕被雨洗)→ 鹧鸪天“尘寰劫”(人世苦难)
②七律“裂云根”(云层迸裂)→ 鹧鸪天“舞雨纱”(雨丝化飞天纱绸)
2. 时空折叠术
① 博物馆“汉简陶俑”(固态历史)→ 演出“数字化飞天”(活化历史)
②真实气候“沙尘转暴雨”(自然剧变)→ 舞台“雷鼓催虹起”(人文奇观)
3.情感抛物线
沙暴压城(愁)→ 骤雨解旱(喜)→ 馆藏沉吟(思)→ 乐舞炸裂(狂)
末句“千佛光中舞雨纱”将宗教肃穆、科技炫目、雨幕朦胧三重意境熔铸为超现实狂欢,呼应“久旱逢甘霖”的群体性精神释放。
以上几首作品以气象奇观为表,以文明共振为里,沙粒与雨珠皆成敦煌史诗的注脚,方不负此天地人神共舞之夜。
黄沙暴雨后,乐动敦煌魂
一一八月十九日敦煌纪行
(散文)
作者:张富贵
2025.8.19
八月的敦煌,黄昏初染时分,我正于党河畔的凉亭里摊开纸笔,欲把眼前风景酿入诗句。河波如软绢,微云似絮,一切本是如此熨帖安详。岂料顷刻之间狂风骤起,恰似天地突然翻转,黄沙自鸣沙山方向如怒兽奔腾而至!沙粒如针,密密刺向肌肤,四野仿佛被笼罩在一张巨大黄帐之中。遥望月牙泉方向,心中禁不住为那些猝不及防的游人而忧忡——风沙如此暴虐,游人何处藏匿?匆忙间逃回家中,唯余沙尘落满襟袖。
午后,更奇异的变故接踵而至:窗外竟沛然降下倾盆大雨!雨脚如麻,敲打着干燥已久的土地,竟持续至沉沉午夜。未曾想到,在这荒漠边缘,一日之内竟遭逢了沙尘与暴雨的双重洗礼。白日饱尝了自然的狂怒与无常,心中未免郁结。
然而当晚,随着侄媳的细心安排,听完博物馆的讲解,我与妻子踏入了《乐动敦煌》的剧场。当灯光渐次亮起,那灵动的飞天衣带如水,舞伎的足尖似莲花点染大地,琵琶弦上流淌着千年不息的驼铃风沙声……在珠翠飘摇、彩袖翩跹的乐舞幻境里,我竟看到了沙丘曲线柔和的起伏,听到了雨滴落湖般古老的叮咚。壁画上凝固的伎乐天终挣脱了壁面的束缚,纷纷扬扬飘落人间,刹那间点亮了整片黑暗——敦煌的神佛与伎乐,原来一直醒着!
步出剧场,回首敦煌的夜空,思想如被凿开一孔,豁然开朗。白日里那席卷天地的沙尘,那瓢泼倾盆的大雨,此刻皆成了宏大序章里不可或缺的音符——原来命运的狂风骤雨,竟是为了让我们在惊魂甫定之后,能更纯粹地为之震颤与倾倒。
原来敦煌的神佛一直醒着——沙尘的鞭痕、雨的泪滴,都不过是召唤我们灵魂的序曲罢了。
【剧目简介】
《乐动敦煌》是由中宣部支持,甘肃省委宣传部策划,甘肃演艺集团总监制、出品的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
2019年5月18日,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华侨城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广州市明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上签约,携手创排《乐动敦煌》。2019年10月3日, 该剧在兰州首演。2023年5月22日,该剧在敦煌首演。
2024年11月,《乐动敦煌》在丝路敦煌精彩上演,是首次在冬季常态化演出。2024年,包含《乐动敦煌》在内敦煌四大经典演艺剧目《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丝路花雨》演出首次突破2000场次,接待游客113.7万人次。
《乐动敦煌》自2023年6月正式亮相以来,已累计演出1875场,接待观众64.9万人次。
发展历程:
2019年5月18日,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华侨城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广州市明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上签约,携手创排。
2023年,《乐动敦煌》以全新的形式回到敦煌,转型为集一台剧目、一个市集、一个景点、一条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打卡地”。
剧情简介:
该剧溯源敦煌文化,借助现代技术对莫高窟壁画、古籍进行解读,用全息投影、3D威亚等高科技手段,以全沉浸式的呈现方式,演绎西域少年追寻艺术的传奇故事。剧中运用了琵琶、排箫、阮等民族乐器及仿制敦煌古乐器的音色,通过胡旋舞、腰鼓舞、琵琶舞等典型舞蹈,展现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盛景,全面展现敦煌传承千年的乐舞文化魅力。
作为全球首座洞窟式沉浸体验剧场,其内部有大量复刻敦煌莫高窟内藏经洞、佛龛、莲花台、藻井的特色形制,让游客在ABC三大观演区中,或行走,或站立,或坐看,既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也能体验到逼真的洞窟穿越。
作品溯源敦煌文化,借助对莫高窟壁画、藏经洞古籍的深度解读梳理,活化敦煌古乐器、古乐谱研发成果,采用全息投影、3D威亚等高科技手段,以全沉浸式的呈现方式,演绎了西域少年白歆追寻艺术的动人故事。
《乐动敦煌》溯源敦煌文化,借助对莫高窟壁画、古籍的深度解读梳理,活化敦煌古乐器、古乐谱研发成果,用先进的全息投影、3D威亚等高科技手段,以全沉浸式的呈现方式,演绎了西域少年白氏追寻艺术的动人故事。
2024年,包含《乐动敦煌》在内敦煌四大经典演艺剧目演出首次突破2000场次,接待游客113.7万人次。2024年,“五一”假期,中国旅游演艺在演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新增11%,其中,《乐动敦煌》这一演艺项目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之选。《乐动敦煌》自2023年6月正式亮相以来,已累计演出1875场,接待观众64.9万人次。
所获荣誉
2019年,《乐动敦煌》荣获中国旅游投资行业权威平台ITIA艾蒂亚机构颁发的“中国最佳旅游产业创新金奖”。2024年7月,敦煌《乐动敦煌》荣获中国旅游投资行业权威平台ITIA艾蒂亚机构颁发的第13届艾蒂亚奖“最佳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