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有沟,土人呼为鲸鱼沟。初闻其名,颇觉怪异,鲸鱼如何与沟壑相勾连?及至亲临,方知此中曲折,非独自然之工,亦有人文之迹。
沟原名荆峪,荆棘丛生之故。后秦姚兴避父讳,改"苌"为"荆",遂成荆峪。土人口耳相传,渐讹为"鲸鱼",又附会种种传说,竟使荆棘之地,化作神鱼遁迹之所。
此等变迁,恰似那不识字的村妪,将古谣传唱得面目全非,却意外地有趣起来。
传说有二。
其一谓长安建城时,有司误认白鹿原下鲸鱼为龙脉,欲于此立都。鲸鱼闻讯,夤夜逃遁,地陷成沟。菩萨填沟未果,甩土成岭。此说颇类"愚公移山"之谈,只是神仙手段,亦不过尔尔。
其二则拉扯共工触不周山的老话,言东海鲸鱼驮百姓避难至此,后又破土归海。传说大抵如此,真伪莫辨,但百姓偏是爱听,爱传,爱信。
白鹿原被此沟一剖为二,南曰狄寨,北曰炮里。沟中曾拦坝蓄水,备战备荒,而今却成游人嬉戏之所。六十年前谁曾想,备战工事竟作了消夏胜地?世事变迁,大抵类此。
南原有"沐浴沟",传唐高祖建神尧山庄,供皇室洗浴。
而今泉涸池湮,唯有牧童驱犊其间,偶尔拾得一二残砖碎瓦,便以为是千年前宫娥用过的澡具,把玩不已。历史在乡野,往往如此零落。
县志、学报、地方小报,皆有记载此沟来历。文人们搜罗传说,考证地名,煞有介事。而沟自横卧,荆棘自生,流水自淌,何尝在意身上被贴了多少标签?
我立于沟畔,见夕阳将沟中荆棘染作金黄,恍惚间似见鲸鱼摆尾,搅动黄土。细看不过是风过棘丛罢了。传说终归是传说,沟还是那条沟。
荆棘与鲸鱼,本不相干,却在人口中结成姻缘。地名如此,历史何尝不然?
人类总爱给无名之物起名,给无解之事编解。鲸鱼沟者,不过黄土一沟,荆棘满壑而已。
2024年6月7日 写于西安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