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韵如歌固安县第二小学 张建华
岁月的河流潺潺流淌,冲淡了许多往事,却让那个春天的记忆愈发清澈明亮——那是我与齐老师共同经历的歌咏比赛,一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乐章。
那年的春天,杨柳刚刚抽芽,风里还带着些许凉意,却已然有了暖意的预告。固安县牛驼镇的各所小学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歌咏比赛做准备,空气里飘荡着断续的琴声和孩童的歌声。
我们的齐老师那时正当盛年,约莫三十五六的年纪,却已是我们这群孩子眼中无所不能的存在。他不仅能将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那几乎无所不包的艺术才能。课余时间,我们常常围在办公室窗外,听他拉手风琴。那架黑色的手风琴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随着他身体的微微摆动,流淌出《红星歌》或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旋律。
有时他也会吹口琴,那银白色的口琴在他手中转来转去,时而急促如马蹄哒哒,时而舒缓如溪水潺潺。最让我们惊叹的是,学校那架老旧的脚踏风琴,在他手下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他的手指在黑白键上跳跃,音符便如清泉般涌出,常常吸引得路过的学生驻足倾听。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曾经与王洁实等著名歌唱家同台演出过,这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般的神奇。
那年的歌咏比赛是镇上的大事。各所学校都要参加,而我们林城小学的指挥重任,竟然落在了我的肩上。
当我被叫到办公室,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愣住了。我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个子在全班最矮,站在队列里总是排在前几个。让我指挥全校合唱队,这怎么可能?
齐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拍拍我的肩膀,那双总能弹出美妙乐曲的手温暖而有力:“别担心,我会教你的。”
于是,每天的放学后,教室里就只剩下我和齐老师。他把桌椅挪到墙边,清出一片空地,让我站在讲台上,他则坐在下面当“观众”。
“手臂再抬高一些,对,就这样。”他不厌其烦地纠正着我的每一个动作,“指挥不只是打拍子,还要表现出音乐的起伏和情感,更重要的是把音乐的感觉传递给大家。”
有时他会突然停下来,背起那架手风琴,弹奏起我们要演唱的曲目——《快乐的节日》和《飞吧,美丽的白鸽》等。琴声在空荡的教室里回响,他随着音乐轻轻哼唱,不时告诉我:“这里要柔和一些,需要更加舒展、悠扬,想象春风拂过柳条的感觉,想象是白鸽展翅的那一瞬”;“这里要欢快有力,像是节日里孩子们的欢笑”。
我最害怕的是那段中间过渡的部分,节奏变化微妙,我总是把握不准。齐老师便一遍又一遍地弹奏那段旋律,直到我终于找到了感觉。“音乐是有生命的,”他说,“它呼吸,它起伏,它诉说。指挥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音乐的模样。”
比赛前一周,我们开始了全校排练。当我第一次站在全校师生前面,看着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时,手心不禁冒汗,大脑一片空白,第一个节目报幕就报错了,我的脸顿时烧得通红。就在这时,齐老师的手风琴响起了《快乐的节日》的前奏。欢快的旋律像一股清泉,瞬间冲淡了尴尬的气氛。
齐老师没有责备,他只是走到我身边,对全体同学说:“同学们,指挥是我们的灵魂,我们要相信她,跟随她。现在,让我们再来一次。”齐老师朝我点点头,示意重新开始。这一次,当手风琴声再次响起时,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老师教过的动作。齐老师总是挎着手风琴,站在队伍的右前方。他一边演奏,一边用眼神指导着我的每个动作。当我节奏把握不准时,他的手风琴会适当加强节拍;当我忘记动作时,他会用琴声巧妙地引导。
那天排练结束后,齐老师单独留下我。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教室,给他的身影镶上了一道金边。
“知道为什么选你当指挥吗?”他问。
我摇摇头。
“因为你听音乐时的表情,”他微笑着说,“每次我弹琴,你总是最专注的那个,眼睛亮亮的,仿佛真的看到了音乐所描绘的画面。指挥需要最懂得音乐的心。”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来了很多学校的歌咏队。我们林城小学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白衬衫、蓝裤子,脚踩白球鞋,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格外醒目。齐老师忙前忙后,帮这个整理衣领,帮那个系紧红领巾,不时鼓励着紧张的学生们。最让我感动的是,齐老师特意找来一把结实的木椅,稳稳地放在指挥台上:“来,站上去。”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看到整个合唱队,队员们也能清楚地看到我的指挥。
站在椅子上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高了。不仅是个子高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我学会了勇敢,学会了承担责任。齐老师在台下轻轻点头,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仿佛在说:你能行。
我深吸一口气,抬起手臂——这个动作我们已经练习过无数遍。我看到队员们专注的目光,看到齐老师鼓励的微笑,
我的手向下划出第一个拍子,歌声随之响起:“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的指挥动作也不自觉地变得轻快起来,仿佛不是在打拍子,而是在与音乐共舞。我忘记了紧张,忘记了台下的人群,指挥手势也越来越自然,仿佛与音乐融为一体。队员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歌声婉转悠扬。
第二首《飞吧,美丽的白鸽》之前,会场有片刻的宁静。我望向齐老师,他冲我点点头,手风琴流出舒缓悠扬的旋律。我的手臂如白鸽展翅般扬起,合唱队的声音如同鸽群腾空而起:“蓝天上飘着洁白的云朵,白云下飞着美丽的白鸽......”手臂随着旋律起伏,仿佛真的化作了白鸽的翅膀,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在副歌部分,我完全沉浸在音乐中,手臂划出宽广的弧线,仿佛在拥抱整个天空。队员们的声音也更加激昂饱满,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着光。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会场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站在椅子上,看着同学们灿烂的笑脸,最后目光定格在齐老师那里——他用力地鼓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当听到“第一名:林城小学”时,欢呼声顿时淹没了整个校园。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的力量,什么是艺术的魅力,更明白了齐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不仅是在教我们唱歌,更是在用音乐塑造我们的心灵。齐老师,用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华,用他对音乐的热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去年教师节,我去拜访齐老师,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睛依然明亮有神。齐老师早已退休多年,但他的艺术生命依然在延续。如今在固安县的书画协会、作家协会、朗诵学会、少年宫以及大型文艺演出中依然能看到齐老师的身影。
每当春天来临,我总会想起那年的歌咏比赛,想起齐老师的话,想起那些飘荡的旋律和飞扬的红领巾。音乐的确有着神奇的力量,它穿越时空,将那些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记忆里。齐老师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而音乐,就是用心灵点亮心灵。
时光荏苒,转眼数十年过去。那个站在椅子上指挥的小女孩,也追随齐老师的脚步,成为了一名教师。那些白鸽,穿过岁月的长河,依然在记忆的蓝天中自由飞翔;那些快乐的节日,经过时间的沉淀,越发显得珍贵而美好。师韵如歌,歌如人生。而师者之韵,终将汇入时代长歌,永不停息。
作者简介:张建华,女,固安第二小学教师,河北师范大学毕业,本科学历,因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固安县优秀教师、固安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固安县百名优秀女教师,多次荣获固安县人民政府嘉奖。多次发表教学论文并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