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道孤独难耐,我独以为不然。孤独者,非是四壁萧然、形影相吊之谓,乃是心灵无所栖止,虽处闹市亦如荒漠。世人每每惧怕孤独,实则惧怕的是面对自己罢。
有友人来访,言及近日心绪不宁,纵有妻儿环绕,友朋往来,仍觉胸中空洞,似有冷风穿堂。我问他:“君独处时可曾安然?”友人默然,良久乃道:“正是独处最难将息,方要寻人作伴。”我闻之不禁莞尔。
世上之人,大抵如此。白日里奔走于市井之间,夜间则辗转于酬酢之场,偶得闲暇,便急急地打开手机电脑,让那荧屏之光映照空虚的脸。何也?不过是怕与自己相对无言罢了。
我曾见过一种人,独居一室则惶惶不可终日,必要寻些声音填满屋子,或是打开电视,任那喧哗充塞空间,自己却未必在看;或是频频拨打友人电话,说些不痛不痒的闲话。这般行径,看似畏寂,实是畏己。
人若能安于独处,便是有了自己的天地。我认识一位老儒,蜗居陋巷,每日只是读书写字,偶尔踱步院中,看那老槐落叶,蚂蚁搬家。有人问他寂寞否,他笑道:“与古人对谈,与己心相照,何寂之有?”这话初听似矫情,细思却极有深意。
不能自处者,往往将他人当作救命的浮木,紧抓不放。起初尚是互相慰藉,久而久之,那慰藉便成了束缚,双方皆不得自由。婚姻中的怨偶,友朋间的嫌隙,多半由此而生。将自己的空虚寄托于他人身上,无异于令他人背负你的魂魄行走,岂能不生出怨怼来?
常见世间男女,初时相爱甚笃,日久却生厌烦。何也?盖因初时各是完整的个体,相处既久,反倒失了自己,将全部精神系于对方,稍有疏离,便如天地崩裂。这不是爱,是寄生。
真正的爱,必先能自爱;真正的相处,必先能独处。一个人若不能做自己的伴侣,又如何能与他人为伴?自己尚是牢笼,他人岂能不成为狱卒?
孤独于是成了试金石,验出人是否真正拥有自己。那不能在寂静中安然度日的人,纵使周旋于万人之中,热闹也只是他遮羞的外衣,内心的荒芜依旧。
夜已深了,窗外风声飒飒。我独坐灯下,与自己的影子为伴,倒觉得充实。这世上多少人逃避自己,而我终于能与自己相视而笑,也算幸事一桩。
人谓孤独可畏,我谓不能孤独最可悲。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