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意象的联语呈现
——吴建辉老师
“夕阳红"对联格律和意境评析
文/张召团
在网络信息纷杂的今日,一张源自马晓萍老同学分享的“夕阳红″照片,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一群人的眼眸。吴建辉老师观照此景,灵感乍现,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引发了诸多感慨与思考。联曰:
夕阳烂漫霞如火;
夜暮婀娜气胜兰。
(新声)
——写于2025年七夕节
从整体意境营造上看,此联勾勒了从夕阳西下到夜幕降临这一时间段的独特景致,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上联“夕阳烂漫霞如火",短短七字,便将夕阳西沉时那绚烂夺目的场景生动呈现。“烂漫"一词,精准地描绘出夕阳余辉肆意挥洒、色彩斑斓的模样,而“霞如火"的比喻更是形象至极,让人们仿佛亲眼目睹那漫天的晚霞似熊熊燃烧的火焰,热烈且壮观,展现出大自然在黄昏时刻的磅礴气势与瑰丽色彩。
下联“夜暮婀娜气胜兰",则巧妙地将视角从绚烂的夕阳过渡到静谧的夜暮。“′婀娜"一词赋予夜暮一种轻柔、舒缓的动态美,仿佛夜幕如同一位优雅的女子,缓缓落下。′′气胜兰"更是点睛之笔,将夜暮所蕴含的气质与兰花相媲美。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典雅,让夜暮不仅有了视觉上的美感,更有了一种高雅、清幽的气息,与上联夕阳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一明一幽,共同构建出一幅层次丰富的时空画面。
从联律角度细品,首先看词性对品方面,“夕阳"与“夜暮",皆为时间名词,且一为白昼之终景,一为黑夜之始象,对仗工整性极高;′′烂漫"与“婀娜″,同为连绵词,相对精巧,生动描绘出不同时段的状态;“霞"与“气"名词相对;“如火"与“胜兰",都是动宾结构,用以形容前文的“霞"与“气″,词性相应严谨。
其次,从节律对拍来看,上联节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且平仄相对,上联尾字“火"为仄声,下联尾字“兰″为平声,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是一副标准的七言正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之美。
再次,为使对联承载更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当引入了文化典故或诗词意象,如上联的夕阳,就可联想到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名句,借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为夕阳之景增添一份历史的厚重感。下联的夜暮与兰花,能让人联想起屈原作品中常以兰草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行,从而使夜暮的高雅气质更具文化渊源,让对联在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总体而言,吴建辉老师这副对联以观夕阳红照片为契机,借景抒情,在遵循联规的基础上,以“夕阳"对“夜暮"点明了七夕节从黄昏到夜晚的特定时序,衔接自然。上联以“如火"为喻,绘出云霞绚烂炽热之态,色彩浓烈;下联以“胜兰"作比,摹写夜幕下空气清新馥郁之感,意境深远。整体画面动静结合,色彩明暗相衬,工稳而不失情趣,恰合七夕浪漫温馨之氛围,是一副难得的、值得品味与欣赏的力作,让我们在欣赏夕阳之美的同时,也领略到传统对联文化的魅力。
以上管见,恐有不当,冀吴老师及其各位方家斧正。

附:短评楹联家张召团先生
文/吴建辉
张召团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写作精到的文化人,他的楹联创作和文学评论在周至文坛独树一帜。近年来,他在周至《诗韵楼观》网络平台发表大量楹联作品,纷纷扬扬地展现在了广大读者面前,这些文学作品为周至楹联升级和文化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召团老师不但刻苦地加高、加厚、加宽自已的楹联知识,而且还不辞辛苦地为广大楹联爱好者们传授楹联写作知识。特别是他的楹联评论文章为广大楹联爱好者们打开了写好楹联的天窗,极大地拓展开了写联人的楹联创作视野和写作热情。
我们相信,以后的周至楹联氛围将会是一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别开生面的楹联新世界。
作者简介:张召团,微信名口笨才缺,男,1956年11月生,周至县二曲街办镇丰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周至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周至县统计局局长。退休后学写诗联,尤喜爱楹联,纯属娱乐。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