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时候(第五章•上)
/胡显波
谁解春风意,迟来山海关。
莫非秦岭故,南北不同天。
改革开放的春风步履迟迟,不想冒然闯入山海关,是惧怕那里的泡烟雪还是白毛风?但它终究抵御不住关东大地的诱惑,最终还是整装北上,跨海河、越白山,来到了祖国边陲一-黑龙江。
要想富先修路,先筑巢后引凤等这些个时尚词儿也屡见报端。黑龙江也跨上了千里马,与祖国同步,溶入改革开放的大潮。家乡老屯也通了公路,安上了有线电视。头头脑脑和那些发家的冒尖户,都装上了程控电活,有事没事的来个话聊,爽死了。
科技再发展也封杀不住那无尽的乡愁,可能是人越老越没出息吧,老屯的一草一木没有外头那哥俩个不想念的。
三弟想的那些嘎咕事,让屯子里的人觉得着乐子。当那么大的官,在外头啥没吃着过,单想一小儿吃豆包醮的糖稀、妈晃常撒的噎死狗散状、灶坑烧的鸡蛋、酱缸酱的芹菜包。啥风景没看到过,一回来东一趟西一趟的,秃巴拉叽的北沟子、深草摸颗的南小甸、渗人不啦的北啦啦坟。原来这是他心中乡恋的一部分。大哥也是的,老惦心着那些个儿时的玩伴儿。小老道、柏林、胡大嘴子……你想人家,人家心有你还是肝有你!一回来到老屋那转一转倒是无可非议,大黑于家房前房后也不知转转啥。再不就去姥爷家房后榆树趟子,望着上边的老鸹窝出神,能瞅出啥甜酸呢。又恋南朝又恋北国的,你认乡愁谁认你呀。西大岗破皮黄,十年久旱不打粮。光腚屯、土平房,苞米碴肚破衣裳。以前外头的人想家回家一看这些,心里头拔凉拔凉的。外头那哥俩哪趟来家都没有空手的时侯,都说供一饥供不了百饱,我可不那么认为。要是没有外头那哥俩帮衬,我日子也过不了这样。这哪是想家呀,这是带着扶贫任务回来的。
而今不一样喽,想回来是想赏赏家乡那儿炊烟藏犬吠,小巷掩鸡鸣。汲水晨曦女,牧歌一两声的园田风情画。看不够甘为防风屏障的钻天杨,亲不够挂满儿时记忆板肋虬肋的老榆树,打点不完频频招手、跷首盼归老态龙钟的秃柳。这次组团归省就是将这儿亲个够看个够。
接站车满载着欢乐离开对青山火车站,路两边的田野、村庄齐刷刷地向后退去。那不是于二撸屯子吗,再往前走就是鸡蛋沟、鸭蛋屯,当腰夹个朱巧云那三屯子吗?前面就是簿荷台了。咳!想当年在这条上跑了三年,三十多里的路走要走一小天,现在也就吃顿饭功夫。
大哥的思绪还沉浸在中学时代的艰苦求学中,手机响了,是许明山屯小学时的老铁夏文举打来的,同时显祥也忙着接电话。还用说都是约歺酒酒呗。都是来搅局的,我心里老大的不是滋味。哥俩个各自上了来接他们的车,都说后个下晚回去,便向不同方向驶去。我心头是那样的无奈。
小梅子和满桂军两口子都在我这守侯两三天了,说他们瓮泉那儿下甸子、东山头的老道槽好玩。可实际和说的不一样,今非昔比了。老道槽设了深谷幽泉,下甸子失去风吹草翻浪,平野水鸟翔的壮观,到处是秃了咣唧的碱巴拉荒滩。看来大伙都中了小梅子的老龙计,八成吃了她一顿后许是她心里平衡了。大哥还是没忘我说的溜瓜地,显祥也惦心榆林镇的筋饼。兰西县康荣乡是省内出名的瓜乡。一块块瓜田都藏在大片大片的玉米田中,车转了好几圈才发现。瓜田的老瓜客正在下瓜,一筐筐打鼻子的瓜香勾来了小贩及我们这些特殊的买家。
当我们说明来意,老瓜客爽快地答应了。他说自己摘就是贵点儿,再有可别踩坏了瓜秧。
吃着亲手摘的香瓜,感觉就是不一样。亨受着甘甜如蜜的生活,大哥感慨万千:“咳!五十年没溜瓜地了,小晚儿溜瓜地那是买不起瓜,是厚着脸皮讨二皮脸,蹭瓜吃。而今不一样喽,开着轿车溜瓜地,多牛啊。"显祥一边忙活着用矿泉水洗瓜,顺嘴抢过了话头:"嘿!你还别说,写桃花园记的那个陶渊明他也未必有咱哥们的造化,开着小车溜瓜地。
吃着锅里望着盆里的显祥,一个瓜还没吃完,又生事了。他问小婿盛利,附近屯子里有没有今儿个办喜事的,咱们去随个礼,押它一桌。自打当兵走,有二十多年没坐屯子办喜事摆的农家宴了。生怕在附近屯子有办喜事的,在那儿来一顿。这是一本老直帐有点洁癖的大哥最不愿看到的,忙说:"咱可不去那儿吃,不卫生。一会咱不是去榆林镇吃筋饼吗?"小梅子是属墙头草的,哪边风硬就往哪边倒。忙顺着大哥说:"咱可不去,咱可不去!(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胡显波:一生从事乡村教育,诗词、文学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楹联、哈尔滨诗词楹联学会、呼兰楹联学会会员,萧乡诗社、萧乡文学社社员。著有《古月园诗稿》一书。诗歌作品多被全国各诗词刊物征用,在全国诗词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七律《云南陆良八老》一三年被中央台中宣部时代楷模发布厅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