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神奇的一瞥
李宏毅
太白山是一座自然博物馆和自然宝库,也是充满传奇的神山。海拔“3511”,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也是动物,植被的临界线。上下冰火两重天。下看青山绿水,上仰高山秘境。
“3511”以下,珍稀动植物生存特别活跃。比如:云杉,松柏,山茶花,杜鹃花,红枫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儿的乔木、灌木在这一层面郁郁葱葱,争奇斗艳,各放异彩,还有溪水淙淙,小河潺潺,瀑布飞泄 ; 也常见羚牛、血稚、金丝猴、大熊猫、黑熊出没;也是文人墨客留香的地方。“3511”以上,则气候高寒,空气稀薄,怪石嶙峋,山岩裸露,寸草绿茵,乔木灌木渐渐隐退。爬到这里就进入第四季冰川,少见动物的行踪,低矮的野草野花与岩石共存亡,这里高山缺氧,呼吸困难,人迹罕见,要是经过40里石海,根本没有多么浓重的色彩,满山裸露的石海,简直就是石头的王国。过了石海,浅薄的绿色遮不住裸露的岩石。地表上耐寒的植被隐隐约约,拧不过狰狞的山岩,有寸草野花的地方,岩石总会相伴,岩石雄起的地方,野草总会望而却步。
高山极顶历来是探险者,香客向往的圣地,千百年来,那里留下多少朝圣者的足迹,发生过多少故事,多少传奇。上山的路线好多条,条条山道都遍布寺、庙,观、庵、院等宗教的踪迹。
我的朋友韦映沣老师与太白山就有过匪夷所思的邂逅。所见到的现象,使他久久不能释怀。
2017年,为了实现登上太白山的梦想,领略山顶极地的异域风情,感受大山的雄伟壮美,挑战登山的艰辛与快感,他独自一人,沿途结伴,第一次攀登了秦岭主峰拔仙台。
在山顶他看了云海,看了山顶植被,看了山石的嶙峋,看了三个爷海。在拔仙台,看了所未看到过的一切。抒发了他的壮志豪情,下山后写下了好多不朽的文章。
至今在拔仙台高地,还能看到雷神廟,封神台的遗迹,还有中国科学考察队留下的石刻标志,还有登山者,香客用片石垒成的各种人物、动物造型。雷神廟四周用大石围起来的方址,周围广漠的草地,和不很规则的川塬地貌依稀可见。
他还记忆犹新的是,那夜看到的神奇。那次他夜宿大爷海,住宿的房舍背后即是万丈深渊,他一人在那里驻足良久,独自感受大山的宁静,倾听山风的绝唱,听大山与天宮的对话,近距离触摸大山的肌肤。但是,那夜风尘不动,山野静谧,听到了自己的心跳,自己的呼吸,感受到自己脉搏的跳动。他站在山边很久很久。
半夜时分,起夜到卫生间,卫生间处于悬崖绝壁的边沿。抬头见天低星明,繁星点点,银河一道白光,分外熣灿。俯视山谷,只见前万丈深渊处,在那山沟很远的地方,灯火阑珊,霓虹闪烁,犹如城市的耀眼的华灯,眼前一片迷人的世界。此情此景持续了十几分钟,便消失了。站在三面环山的大爷海畔,重峦叠嶂,遥遥百里,县城,红河谷及其山外世界根本看不见。青山万里隔红尘,远景烟火怎近前?这也许如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不可思议。
他的母亲曾多次登上秦岭屋脊拔仙台,遥遥可及太白县的桃川小镇,但在它底下的大爷海边,看桃川小镇,仅仅一条细线,根本不可能有霓虹闪烁的景象。
带着重重迷雾,他回到床铺,进入梦乡,再没提及。
2020年以后,他初涉文字,写了篇纪实散文《太白山一一神话的摇蓝》把他登山所见所闻发表在《眉县作家》网络平台上。对在大爷海那晚看到的景象也是一笔带过,也没有细加描述。
几年后的一天,他有幸和岐山县神差太白廟九十三岁高龄的赵全义道长畅谈,涉及到那夜奇异的一幕。赵道长讲:他年轻时在大爷海驻廟二十多年,山谷出现灯火霓虹的现象,他见过两次。他若有所思的讲:能见到此类现象的人,都是有道缘仙根的,凡人看不见。当时在场的傅典璋老师很惊奇。赵道长的话一直在他的心里鼓捣着。
此后,为此韦老师还组织过再次登山活动,但都因山高路险,危机重重,望而却步。这次我们登太白山又是他发起的。一路上,他给我介绍大小文公廟,石海,神洼,鬼洼,三山五牙十二重楼,金锁关等,又讲起他那神奇的一瞥。
这一夜,我们都进入梦乡。卫生间就在那个悬崖绝壁间,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就是他当年所在的位置,约莫那个时间那个现象没再重现。那夜,我也在那个地方驻留。只看见黑夜笼罩着一切,茫茫一片天地,一片静谧的世界,什么也没看见。我想,这就是那个“海市蜃楼”现象吧!虽虚无缥缈但确实有,因为很离奇很罕见,所以神奇。
我的另一位朋友讲:“他的兄长,年轻时经常跑南山砍柴背扫帚,从南山里带回一棵老树根,放在房檐下,入夜她们突然发现那里一片白光,近前一看,房檐下啥也没有,只有那棵即将腐朽的老树根。”
我们多次探讨此事认为:久居深山的石头和古木时代久远了,也可能因腐朽生出灵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把积郁已久的灵气间接的释放出来。
又有观点认为:山涧偶尔见到的那片光,那片霓虹可能像月亮反射太阳的光,它反射的是外界的影像,周围或者远处一定有它的光源,被直射或遇到物体折射,这个物体可能是云雾,云雾折射了光源,呈现出七彩光影。还有人认为:那里的岩石或森林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把积郁的东西,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还有可能是大山的记忆里,存储着某些东西,这些被记忆的东西会在一定条件下会重现出来。
我想,从科学的角度看,那不是迷信,可能是科学还未涉猎。小时候,途经墓地,往往也遇到过萤火飘逸的现象,化学老师讲,那不是“鬼”点灯,那是墓地释放的“磷”气。我又联想到:玉帝派神牛从清湫太白廟湫池,拉水到太白山的神话,那一路发生过多少仙界大战,可能也会留下多少壮烈的遗骨,在散发“磷”气。同行的解老师讲,她的三位朋友在太白山里见到|:天空出现云雾,双手合十坐台莲花的菩萨的影象,她们还拍了照片。
这次登山,我估计韦老师可能会放得下了,但最近韦老师表示:明年再登一次太白山。可见,韦老师并没释怀。
太白山,一草一石皆是景,一山一岭都是歌,不仅有别有洞天的壮丽风光,别具一格的绮丽景色,还有无尽的故事、无尽的传奇,叫人无限遐想。
最近,在抖音平台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探险者,登上了海拔3767的拔仙台,见证了太白山的雄奇壮丽,太白山的博大以及它的神奇,释放出了他们按耐不住的情怀。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可以看出,登山的艰辛、快乐、满足和自豪。高山深处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更是充满神话的秘境!
不妨你也来涉足其间,来一次惊心动魄的攀援,收获大自然赋予我们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许你也能遇见一段美丽的传奇。
作者简介
李宏毅,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有文字见诸于文刊,多篇散文见于文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