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爷爷奶奶的记忆
文/蔡凤武
藏在粗布里的记忆,那是爷爷奶奶未说的英雄志…。
我总在父亲沉默的烟圈里,拼凑爷爷奶奶的模样。他们没留下一张照片,连名字都只在父亲偶尔哽咽的讲述里清晰——六十多年前,在承德那片多山的土地上,他们是为八路军运粮的普通农人,也是没来得及看过我一眼的亲人。
父亲说,那年头的粮食金贵得像命。八路军在山里打游击,粮道被鬼子封得死,爷爷奶奶揣着村干部塞来的纸条,牵着家里唯一的老驴就上了路。为了躲鬼子的巡逻队,爷爷连夜撕了冬天御寒的粗布,一圈圈缠在驴蹄上。"一步一声轻,怕惊了山里的风,更怕惊了鬼子的耳朵。"父亲模仿着爷爷当时佝偻着背、按住驴头的样子,指尖都在抖,"老驴通人性,裹了布就慢下蹄子,每一步都踩得轻悄悄,像怕踩碎了地里的苗。"
他们总在夜里走。月光洒在山路上,把爷爷奶奶和驴的影子拉得很长,粮食袋压在驴背上,勒出深深的印子,也压在他们肩上——父亲说,奶奶总把干粮省给爷爷,自己啃带土的红薯,却总笑说"我耐饿,粮食要留给前方打仗的娃"。那些藏在石缝里、埋在草堆下的粮食,是他们用脚一步步量出来的希望,可这份小心,终究没躲过汉奸的眼睛。
父亲说他记不清那天是晴是阴,只记得邻居疯跑着来报信,说"你爹娘被鬼子抓了"。后来他才知道,是村里的汉奸看见驴蹄上的粗布碎片,偷偷告了密。鬼子把他们拖到万人坑边时,爷爷还在骂"狗汉奸",奶奶攥着爷爷的衣角,没哭,只喊"粮食藏好了,别让他们找到"。
这故事我听了几十年,每次都像第一次听时那样心紧。我没见过爷爷奶奶,却总想象那夜的山风:粗布裹着驴蹄,沙沙蹭过草叶,他们走在前面,老驴跟在后面,粮食袋在风里轻轻晃——那是他们能给这个国家最实在的支撑,也是藏在烟火气里的英雄气。
如今承德的山绿得发亮,山楂、板栗、苹果、榛子等果木繁多,硕果累累,山中的万人坑旁立了纪念碑。我常对着那片土地想:爷爷奶奶,你们没见过的孙辈,记得你们用粗布裹住的勇敢,记得你们没说出口的牵挂。这人间太平了,粮食够吃了,你们的故事,我会一直讲下去。
作者简介:蔡凤武,河北兴隆人。武警上校退休警官,系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张家口采风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家口朗诵艺术联盟会员。创作诗文近百余首,主要作品有《塞北七月》《山城美的赞歌》《奥运礼赞》《雪如意的初夏》《古城黄羊山的颜色》等,诗文散见发表于《中国乡村》《人民公安》《消防界》《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长城文艺》等几十家报刊以及《山城好声音》《采风视野》等文学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