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旧事(中)》
作者:朱海明
主播:猪 猪
监制:小 黎
总编:阳光波

家乡抬头营始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明清时大规模扩建,素有“京东名镇”之誉,城里有五条主要街道:东街、西街、北街、大南街和小南街,建国初期的居民多达万余人。
1960年修洋河水库,家乡属于淹没区,遂断续十年四次大拆迁,房子拆了人迁移了,整个古镇成了一片废墟后改造成庄稼地,只留下了绵绵无尽的回忆,包括难忘的西街旧事。
西街的入口处有一座花岗石的古石桥,是必经之路。过石桥不远是老姜家,主人姜义海个头不高,身体粗壮,在供销合作社上班儿,赶大车的,相当于现在的汽车司机。因为当时的运输工具主要是大车,车把式必须是忠实可靠之人。
供销社有两挂大车,驾辕的和拉梢的全是高头大马,马笼头缀着红缨,威风漂亮无以伦比,长鞭一甩马蹄震响,走在大街上人人侧目。骡马历来被称为大牲口,身价昂贵,饲养成本高,只有合作社这样国营单位才养得起,农村生产队只有羡慕的份儿。
与老姜家斜对门儿是老郑家,开染坊的,那时染坊主要是印染手工织成的土布,白色染成黑色,大家都叫青色,用来裁制夹衣和棉衣。未染色的白布用来裁制夏衣或手巾。还有一种印染的土布用来做被面儿褥面儿,印着条条框框式或圆形花样式等等,各种漂亮的花纹。这些花纹大多以蓝白色为主要色调,和贵州蜡染差不多,都属于传统工艺。六七十年代还见过这种花纹的被褥,如今已不见踪影了。多好的民间民族染艺啊,可惜已经失传。
老郑家我没进去过,只记得他家也是青砖灰瓦的门房,高大气派,门前的条石光滑洁净,里面的院子一定很大,不然怎么开染坊?他家有两个闺女特别漂亮,可能比我小一些。我曾多次躲得远远的,悄悄窥望着那两个闺女的婀娜背影,心底似乎涌起一种若有若无的微波细浪……
想起来了,那时的我,应该是萌生了人生长成的那种冲动了吧,知道了喜欢女的。
上初中的时候,我开始学打乒乓球了,球拍是自己用木板做的,既没海绵也没胶粒,就是光光的木板。记得每到星期日就去西街马成家找马成一起去学校打球。马成家是深宅大院的第二进房子,青砖灰瓦高房脊。屋里也很宽敞讲究,明窗亮几,收拾的干干净净。
马成的母亲是小脚女人,姐姐长得挺漂亮,可惜是聋哑人,姐夫是退伍军人,长的好像是很帅。




【名片制作慧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