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幅残伞渡南洋
——浙南侨乡青田县方山乡裘山太神奇传说后记(三)
裘俊群/巴西
传说裘山太(裘承礼)临终前,用一条大毛巾包着一把纸伞留给后人,以备急用。可几经辗转,伞只剩半幅残破的伞面。
1933年,浙南大旱,青田县井干田裂,庄稼颗粒无收。绝望之际,裘氏宗祠里传来一声脆响——祖传的半幅残伞突然断裂,七根伞骨竟渗出清冽水珠,族人跪拜高呼北斗灵泉。当夜暴雨倾盆,残伞化作一艘乌篷船,载着三百青田儿郎沿瓯江入海,开启了一场生死渡。
一、离乡:傩伞指引的生死航程
船行至南海,狂风骤起,巨浪滔天。风暴卷走了傩戏用的桃木面具,船身剧烈摇晃。纤夫怎么划桨,也划不稳船身,左摇右摆的幅度超过想象,眼看即将遭殃!突然听到:裘山太公显灵了!只见伞面浮现北斗七星,指引航向,航行安全了。但饥饿却不断夺走生命,有人啃食伞骨渗出的水珠充饥。最终抵达马来亚时,船上仅剩二百七十人。
二、扎根:从苦力到商贾的拼搏之路
幸存者在槟榔屿的橡胶园挣扎求生。烈日当头,考验着每人的毅力,青年裘上进连夜割胶;蚊虫叮咬得躯体一块块肿起来了;多雨季节,却舍不得买雨具,有时候被淋得湿漉漉的像落汤鸡。他白天劳作,夜晚用伞骨刻字记账,独创伞账法:伞面褶皱计工钱,伞骨刻度记汇率。十年后,他的北斗伞庄成为侨界清算中心,一张张账单暗合《西都江傩戏考》中伞为财帛的记载,生意日渐兴隆。
三、反哺:灵泉化作桑梓雨
1950年代,裘氏族人购得荷兰货轮,更名北斗号,专运侨汇。他们用伞账法管理船运,伞面褶皱记录货物数量,伞骨刻度计算运费利润。船首悬挂残伞复制品,船员行傩戏驱疫仪式。当第一批化肥运抵青田港时,县志记载:雨雾中似有伞影掠过,旱地忽生新苗。
如今,青田华侨博物馆陈列着那半幅残伞,X光显示其内部结构如船体。解说词写道:傩之庇佑,实为自强不息。伞骨间偶现水渍,恰似当年南洋烈日下,游子思乡的泪与汗。
【作者简介】又名季俊群、季(或裘)军群,浙江青田县裘山人,旅居巴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凤凰美洲总社社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东北亚新闻》《世界日报》等。主编《裘山太传奇》《裘山志》。获2017年度程丽娥写作联盟云帆群星大赛十大文学银星奖;获2022年第九届星际诗人奖(十佳华语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