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光 照亮未来
我的文学之路
——受邀参加抚州三远高级中学励志报告会
/作者:陈学林
第一篇 自述
我命由我 不由天
我是一个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严重萎缩,脊椎弯曲重度残疾人,永远失去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只能跪在地上,用双手爬在地下,拖着两条弯曲变形萎缩的残腿,艰难地爬在黄泥地上,石子路上,艰难的前行着,汗水浸透了衣衫,膝盖磨破了裤管,但我硬是凭借血肉之躯,在人生道路上爬出了一条路来。
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精神,没有奋斗力,让正常人对残疾人另眼相看,其实我们并不比正常人差。从出生至今,我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时间,改变了我的生活。你只有走出去了,才知道外面世界比现在更美。我也想感染更多的残疾人,让我们一起超越健全人,自身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残疾人不应向命运低头,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座右铭:残疾不是障碍,而是特殊生命褒奖。自强不是口号,而是每天脚踏实地的前行。
我是靠自学的,因我从小就酷爱文学,作品在中央省市报纸杂志电台发表,其作品多次获省市征文大奖,我乐于助人,利用自身的人缘关系,为残疾人家庭协调落实子女户口,入学,低保等,因其创业和助残有功,曾于2007年被抚州市残联评为抚州首届残疾人创业能人称号,并担任市区第一届残疾人创业能人协会副会长,被聘为临川区残协组织主席。
正如一位看到我在地下爬行两劳人员,他对周边看我爬行的人说的一番话,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我矗立在地上,不及这残疾小孩半分。残疾人小孩屈膝在地,我可仰望半生"!
第二篇 活成一道光
有很多读者说,"从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张海迪身上看到了纯粹的热爱,看到了勇气的赞歌,看到了他们自强不息,愈挫愈勇的精神"。尽管他们的身体并不健全,但仍用超乎常人的信念和意志将自己高高举起,用乐观、顽强和汗水书写了新的人生篇章,这种乐观,坚毅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残疾人大作家史铁生曾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束光,既照亮自己的前程,也照亮别人的路径,在这束光能发多远,去照亮多远的时候,其实你要耐心的去为别人照亮,去为自己探路,这大概就是生命的价值。
这束光的光亮程度,是你人生格局,修养境界所表现出来的,把这束光一直强烈的发出去,在温暖别人,照亮别人的时候,你就体现了这束光之后你的生命价值。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种淡然看似寻常,却需要一种知命不惧、与痛苦长期相伴的勇气。对于残疾人来说,或是先天缺陷,或是一次意外、一个事故、一场大病降下的噩耗,仅仅只是痛苦的起点,而自己的余生都将与残缺的身体相伴,才是内心最大的不甘。
命运大概率已成定局,不认命却需要很大的决心。还有"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幼年时不幸眼部受伤,后被诊断为躁郁症。但在父母的陪伴下,他与命运顽强抗争,十年时间,仅用看得见的一只眼,完成了共600余万字的外文译著。漫长的黑暗中,金晓宇找到了那一抹光亮,那便是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可以说,翻译是他的天赋,也是他和命运抗争的武器,被紧紧握在了自己手里。
然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和残缺的身体和解,和生活的苦难和解,并非一日之功。所谓的"身残志坚",并不是天生的不知苦不知疼,而是在漫长的脆弱中逐渐学会了勇敢,用强健的心灵托举起残缺的身体。
在常人想象中,残疾人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往往会陷入极端脆弱敏感的心理状态,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接触。但事实上,在很多残疾人身上,常常能看到自我开导、自我解压的能力,突破极限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解压方式。特别是体育竞技,本就是一项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事业。而残疾人体育运动,则要再叠加一层生理难度,更需要向极限发起挑战的精神。
如何面对他人的目光,或许是每位残疾人最需要克服的一道关。假如时刻被他人的看法左右,甚至陷入自卑、自闭,那么一个残疾人永远无法实现精神的站立。正如一位残疾人网友说,残疾人必须要不怕艰辛,排除万难,努力比健全人活得还要好。
如果无法改变前路的障碍,挥着断桨继续前进是唯一出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许多残疾人也就走出了暂时的困顿,走向了更加丰满的人生。
残疾人追逐梦想的故事发生在残运会赛场,启迪却留给了每个人。当我们正抱怨生活的琐碎、环境的不顺遂时,不妨把目光转向那些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从他们强大的心灵中,一定能够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学会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品质,接纳不完美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很多残疾人对自己残缺的身躯从心有不甘到泰然处之,是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是羽翼逐渐丰满的过程,是自信、自强、自立的过程。这种态度不是被动的听天由命,而是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选择的主动作为。我们唯有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与之共处,才能迈向追求完美的新征途。
其次,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从这些顽强乐观的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向下扎根的韧劲,也看到了向上生长的不屈。他们将人生的弧光抛向最高处,生动演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谁说身身有残疾,便要选一个极为有限的职业道路;谁说生于草芥,便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一个成功者,都是突破了自我捆绑、自我束缚,把极限推到最大,把极限拉到最高。当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方能成就一番新的事业。
春节期间,我读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诗,"用生命影响生命"是泰戈尔《飞鸟集》中表达的主题之一。具体来说,"用生命影响生命"表达了生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观点。这种影响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泰戈尔《飞鸟集》是一部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集,在325首无标题的小诗中,主要描绘了自然、生命、爱情、友谊等方面的主题。
诗人以清新、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对自由、爱情和友谊的赞美。这部作品的诗句排列和构造别具一格,语言优美、流畅,意象丰富、独特,使得整部诗集充满着诗意和哲理,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
泰戈尔诗曰:"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你的信仰,光走出了迷茫"……"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这诗充满了鼓舞和激励,所有的感动,都起源于内心的信仰与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让自己活成一束光。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充满信心和希望每个人都有光芒,只要永不言弃,你就能活出一束光,照亮身边的人,也会让自己更加明亮。是啊,如果我们身上这束光,便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希望。我们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把生命活成一束光!
泰戈尔的诗宛如天籁,清新;他的诗像是一股清泉,在我们生命中回放;点缀我们的生活,点燃人们的希望;冲击心中的灵魂,治愈曾经的忧伤。他就是一束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从人生拼搏的文学圣殿,到永不言弃的人生舞台,即便是残缺的身躯,也有机会迸发出大大的能量,演绎精彩的人生。多给他们一些鲜花和掌声吧,让爱与希望充盈整个社会,让每一个平凡人向阳生长。
第三篇 学会感恩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从教四十四个春秋,桃李满天下。父亲忠厚本分,敬业奉献,为人十分低调。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人,我最小,命运也最坎坷;我出生不久就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高位截瘫。我的婴幼儿时期几乎是在出外治病的颠簸中度过的,为了医治我的病,父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
光阴似箭,我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去读书,我羡慕极了。父亲说,一个人身体残废了不要紧,思想不能残废。他做主让我上了村小一年级。第二年父亲调到离家三华里镇中心小学任教,就干脆把我带在身边,煮饭洗衣,辅导功课毫无怨言。为了回家方便,五十多岁的父亲开始学骑自行车。这一住校就是四五年,想起来真为难了父亲。
小学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镇中学,但因离家远,父亲照顾不了我,只好辍学回家,我情绪低落万分,对未来绝望了,这时又是父亲陪伴在我身边,教导我在家自学,并积极为我创造学习条件,极尽所能地帮助我,就这样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我用五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中文课程,不但增长了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开始文学创作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我读了不少书,心中便有种想写点东西的冲动。细心的父亲与我谈心,积极鼓励我在继续自学的同时也试着写点文章投稿。父亲的鼓励,点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灯,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和精神支柱。
写作是件很难的事,要见报就更难了。但此时的我,已经在困难和坎坷中历经磨难,学会了坚韧和自信。记得有一天,父亲从学校赶回家,一进门就激动地将一份《赣东报》塞进我手中,“你写的散文《爱在人间》登报了,快看看!”为了庆祝我的“第一篇”,父亲还特意带回两条鱼,以示庆贺。那餐饭吃得很香,全家都沉浸在一种兴奋和幸福之中,父亲的笑容里更好的是鼓励和鞭策。
慢慢地,我的作品陆续见诸报端,我也不局限在本地投稿,而是把目光投向全省、全国的刊物。命运对我而言是不公平的,但我不屈服,我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写下去,在我身后,有一棵苍天大树在支撑着我,那就是我的父亲。
1996年是我生命中最黑暗时期,这年,疼爱我的母亲身患癌症去世,沉重的打击使父亲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衰老,我也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甚至想随母亲而去。当父亲看到我成天颓废的样子,又重新坚强起来,用他苍老而又瘦弱的身体撑起了家,在父亲的带动下,我也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岁月沧桑。在我前进的路上,父亲一直默默关注着我,陪伴着我,我的每一点成绩,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他的谆谆教诲。父亲没有显赫权贵,没有万贯家财,但父爱如山,像一座丰碑立在我心中;父爱似水,滋润我的心田直到永远!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一生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她年轻时丧父,与父亲成家后生育了我们7个孩子,3个女儿因患上天花病先后夭折。在曾经的艰苦年代,父亲教书工资低,母亲集体劳动挣工分不足以养家。母亲总是饿着自己,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母亲很少给自己添新衣,总是穿着缝了又缝补了又缝补的衣服,为我们操劳。
小时候,我家的生活苦是苦了点,但一家人在母亲的照料下,天天围坐在一起吃饭,那种其乐融融的情景,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父母亲凭着对生活的希望和自强的勇气,用责任和担当,支撑着贫困的家庭,用他们伟岸的脊梁给我们撑起一片天。
母亲一生坎坷,充满艰辛。母亲心中一直有一个朴素的念头,那就是再穷再苦,得让孩子上学读书,要有文化,有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母亲的想法得到了当小学老师父亲的鼎力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四兄弟相继走进学校学习,而我们的教育费用,让本就贫穷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父母披星戴月,起早摸黑,风雨里忙碌,克服重重困难,耕作不息劳碌不已,尽心尽力守护这个家。三十年前,父亲突发黄胆性肝炎到县城中医院住院治疗。瘦弱的母亲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继续为我们操劳。
1996年10月份,母亲因肚子疼痛难忍,到南昌第三人民医院检查出有胰腺癌。至此,母亲只能每日躺在床上,母亲很坚强,她从不给我们添麻烦,能自己做的事情都自己做,直至她生命最后一刻。
母亲,从你离开,我们就一直在一起。都像今天一样,在拂面的春风中,在和熙的阳光下,在盎然的绿意里。
母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为人处事和育儿方式都有独到之处,她在平凡中透着伟大,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
春去春回,花开花谢。岁月的流逝始终冲淡不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反而这思念一日比一日深。如今,我只能在回忆中品味母亲给我的爱,点点滴滴如水温柔淌过。
我母亲生了四个儿子,我在母亲所生的孩子中排行老四,是四个中最小的,母亲叫我老四。因为最小,所以我是兄弟姐妹中能跟妈妈睡在一起最长时间的一个孩子。
母亲是一个极平凡、极普通的农村妇女,贫穷贯穿了母亲的一生。但是,她短暂平凡的一生仍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成长历程。
母亲是特别善良孝道的女人。那时候,家里劳力少,挣的工分不够,年年属于“超支户”,生产队分的粮食自然很少,家里穷的天天一日三餐吃的是稀饭,尽管这样,遇到村里人或亲戚还有更难的,母亲总是顾不上我们兄弟姐妹的抗议,毅然热心慷慨地把自家米缸里少得可怜的米分一点给别人,回过头来再陪着笑脸对我们说:“都别臭着个脸啦,谁家没有难的时候?我们省着点过吧,要舍得帮人以后人家才会帮我们呢”。那个年代,肉是奢侈品,一年到头难得吃几次肉,可每次有肉吃,母亲总会先把最好的给我们吃。
母亲还是个心灵手巧,天资聪颖的女人。自打我记事起,我家的床被蚊帐和兄弟姐妹几个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母亲不仅会纺线织布,织毛线衣毛线裤,还会裁剪,一针针一线线,连补丁都补的比别人好看,虽然很简朴,但母亲的手艺左邻右舍总是赞不绝口!
怀念母亲,你给缝的袜子,补丁我一直留着,你给做的饭菜,味道我一直品着,你给我讲的道理,原则我一直守着,你留下的眼泪。苦涩我一直记住,你的一生,辛辛苦苦,劳劳碌碌,全是为了我。
这份情感很伟大,母爱如山,但愿下辈子,我做你的母亲,你做我的孩子。
母亲最绝的当属她神奇的记忆力和音乐天赋,母亲是文盲,那时候村里有扫盲班,母亲是最积极的参与者,目不识丁的母亲每次都能把夜校里老师教的毛主席语录和三字经、唐诗宋词等背的滚瓜烂熟,母亲超强的记忆力连夜校的老师都傻眼了!母亲还有一副百灵鸟般的歌喉,无论是村里大喇叭播放的歌曲还是看电影里的插曲,母亲一般听一两次就能字正腔圆轻松悠扬地唱出来,常常在生产队的工作休息之余,人们总爱怂恿母亲唱上几首,但搞笑的是母亲只会唱,她根本不懂歌词,母亲这点传奇的天赋在村里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四篇 笑对人生
人生如戏,每一个人都是主宰自己生命总
导演。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手
持命运的指挥棒,开始编排自己的人生剧
目。
在这出戏里,没有预先写好的完美剧本
,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创作、去演绎。我们
可以选择让自己的角色充满欢笑与阳光
,也可以任由消极与哀怨将角色笼罩。然
而,那些能够笑看人生,笑对人生的人,
他们无疑拥有了通往海阔天空的钥匙。他
们像勇敢的航海者,在生活的大海上扬帆
起航,无论遭遇怎样的风暴,都能以豁达
的笑容面对。狂风呼啸时,他们在浪尖上
舞蹈;乌云密布时,他们在阴霾下歌唱。
因为他们深知,人生的旅途不会总是风平
浪静,与其在困境中愁眉苦脸,不如以乐
观的姿态迎接挑战。
人生不会太圆满,人生之路更是坎坷不
平,我们总会品尝到生活的苦与甜,这是
生命的必然。苦,或许是奋斗路上的荆
棘,是梦想途中的坎坷,是失去亲人的悲
痛,是遭遇挫折的沮丧;甜,则是成功时
刻的喜悦,是收获友谊的欣慰,是阖家团
圆的幸福,是自我成长的满足。如果我们
总是执着于追求圆满,那么在面对生活的
不如意时,便容易陷入绝望的泥沼。而当
我们摆正心态,将苦与甜都视为人生的馈
赠时,我们就能在苦涩中品味出坚韧,在
甜蜜中懂得珍惜。
正是笑对人生这种执念,经过几十年默默耕
耘,我成为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加入了中微
作协,九州文学会,成为中国经典文坛网抚州
分会主编,中国都市头条主编,省内外各大文
学平台特聘作家,特约诗人。现为抚州作协,
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25年3月被全国网络平
台评为抚州市十大现代杰出作家,誉为抚州"史
铁生"。
亲爱的同学们:军训刚刚结束,新的故事就此开
篇--
这里会有解不出的函数题、记不完的古诗文,
也会有课间和同学的嬉笑、运动会上的呐喊。
也许会遭到同学的误解和室友相处不好,而
“笑对”:
会是你闯过这些关卡的最好“武器”。
愿你把笑容藏进日常:
- 遇到难题时笑一笑,告诉自己“再试一次就
有思路”,别让焦虑困住脚步;
-偶尔失意时笑一笑,把考试失利、社团落选当
作“成长小插曲”,下次重新再来;
·平凡日子里笑一笑,发现晨光里的教室、食
堂热乎的饭菜,都是小确幸。
高中三年,不只是知识积累的旅程,更是学会
与自己和解、与生活相处的过程。愿你始终带
着这份明朗,用笑容化解难题,用乐观拥抱成
长,把青春过得热烈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