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骨忠魂铸丰碑
(报告文学)
作者 栾武江
2025年2月12日,元宵节。
上午,刚刚参加鹤岗市第三十届“迎春杯”秧歌展演活动后,我就迫不及待地乘车赶往萝北县,参加正在那里举办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赵尚志将军为国捐躯 83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与我同行的,还有市文物局的两位同志,为我们做向导的是萝北县博物馆馆长田哲。田哲我们早就认识了,2005年春,为了写作《铁骨忠魂赵尚志》这篇文章,我曾经专门请教过他。他收藏有260多本有关东北抗日联军和赵尚志将军的史志资料,并视若珍宝。

萝北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石墨、黄金、森林资源,仅石墨资源量就达到20.08亿吨;这里有风景如画的旅游资源,名山风景区、太平沟风景区,都是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这里有近1000万亩耕地、林地、湿地和55条大小河流;这里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5处。2020年6月30日,萝北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
萝北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期间,鹤岗市境内的萝北、鹤北、宝泉岭一带,因地域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而且,146.5公里的边境线,背靠苏联,这里就成为抗日联军第三军、第六军、第九军和第十一军的抗日游击区和密营基地。

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数以千计的抗日志士抛头颅、洒鲜血,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据鹤岗市档案馆编写的《砥砺前行——鹤岗发展历程》记载: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活跃在萝北嘟噜河两岸、麻花林子、老等山、老白山一带的抗日联军第六军,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对敌作战数千次,毙、伤、俘敌10000余人,牵制日伪兵力10万余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英雄事迹永远铭刻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

车行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这次活动的第一站——位于太平沟乡黑龙江边的“爱国石亭”。这时,通往“爱国石亭”的小路上的积雪已被人清理过了,地上还留下了许多清晰的脚印。看来,还是有许多人比我们先到啊。在“爱国石亭”内,横卧着一块马鞍型的青灰色巨石,上面镌刻着“此石可烂,倭匪之仇不能忘,九一八”1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据《萝北县志》记载:这块“仇倭石”,1931年11月,由太平沟爱国人士王明选所刻。当年,王明选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后,心里万分悲痛,夜不能寐。他来到黑龙江边,趁着月色,刻下这14个大字。这块“仇倭石”后来也被人称作“爱国石”,犹如警钟长鸣,时时告诫中华儿女,永远不要忘记日寇侵华的深仇大恨,牢记辱国大耻。

1996年,“仇倭石”经国家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05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我曾陪同鹤岗市著名诗人王同兴先生来到了这里。面对着滔滔的黑龙江水,昂扬挺拔的黑松树林,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荡气回肠的诗作名篇《国耻石》:“江流淘不尽,石刻恨深深。本事谁能考,斯人气尚存。相知松作伴,见证史翻新。激励后来者,长为义勇军”。2012年,此诗获得中华诗词协会第四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




灵感简介:现任北京运河情文化传媒中心轮值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签约主播。企业退休干部,喜爱诵读和文学,市图书馆优秀志愿者,多家平台主播。愿用有声的文字传递正能量和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