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钢评:国家文化战略、教育政策及产业升级相结合的卢化南建议6
郑新民先生对卢化南提出的“补助读书人,强基升创新”建议的肯定,体现了对知识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一建议若能与国家文化战略、教育政策及产业升级相结合,确实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以下从几个维度展开分析:
1. 文化价值与社会治理
阅读习惯的培育能有效提升公民素养,减少低俗娱乐依赖。日本、韩国等国家通过"国民读书计划"和社区图书馆建设,显著提升了全民阅读率。中国可借鉴其经验,将补贴与"书香社会"建设挂钩。
需注意补贴方式的精准性。例如,可对购买特定类别书籍(如科技、人文经典)给予阶梯式补贴,避免资源浪费。
2. 经济与产业联动
结合"以旧换新"政策,可创新"旧书换购新书补贴券"模式,既促进循环经济,又带动图书消费。上海部分书店试行"闲置书籍换咖啡券"活动已取得良好效果。
旧区改造中应强制规划文化空间,如深圳南头古城改造中保留的"古城书店"已成为文化地标,这种空间赋能的思路值得推广。
3. 科技赋能创新
建议配套建立数字化阅读平台,对电子书阅读器购置给予补贴。韩国2020年推出的"数字阅读振兴计划"使电子书阅读率提升37%。
可设立"创新阅读基金",对撰写读书报告、开展知识分享的群体给予奖励,形成知识沉淀机制。
4. 实施路径建议
短期:在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试点,联合出版集团推出"阅读积分"系统,积分可兑换文化服务。
长期:将阅读补贴纳入《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立法范畴,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避免政策碎片化。
需警惕可能出现的"补贴依赖症"。可参考德国经验,将补贴与社区读书会参与度挂钩,形成"补贴-参与-反馈"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强盗版打击,确保补贴资金真正惠及正版图书产业链。
这一政策若能系统推进,有望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软基建",其意义不亚于传统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李全钢,冬凌茶社长;卢化南病医;文小言代笔
202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