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引】2025年8月29日,是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中国人真正的情人节。在此浪漫的节日之际,祝文朋诗友们七夕情人节快乐,创作一首七律诗,填写两首《相见欢》词,一首《鹊桥仙》词,旨在颂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意义的“七夕节”,希望大家喜欢。特别推荐和感谢中石油书法家安贵龙先生及时为本人诗作撰书,请文朋诗友们欣赏。
(仄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29
银汉星槎渡碧穹,人生乞巧意尤浓。
仙桥鹊翼连今古,爱侣心犀映日虹。
月下穿针祈慧巧,楼头望影诉情衷。
金风玉露相逢日,愿守痴情胜夏冬。
①首联: “银汉星槎”指银河与传说,“人间乞巧”点明节日核心民俗活动,强调其根植于华夏大地的深厚底蕴。
②颔联: “仙桥鹊翼”是传统神话象征,“连今古”寓意爱情永恒;“爱侣心犀”展现现代情侣心灵契合,“映日虹”象征美好未来与光明希望。
③颈联: “月下穿针”、“楼头望影”描绘传统乞巧与守望爱情的动人画面,体现节日的仪式感与深情。
④尾联: 化用秦观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点出七夕时节,升华主题——颂扬长久坚守、超越短暂相聚的深刻爱情(“愿守长情胜夏冬”)。
二、词:相见欢·吟乙巳七夕节
(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29
云阶仙地良辰,鹊桥新。
牛氏织娇暗渡,会天孙。
瞬表露,盛情心,古今循。
珍爱世间红线寄情真。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29
朱楼画室香尘,映双人。
香篆萦盘钗饰,语温存。
河汉邈,心灯灼,证鸳云。
一点灵犀胜却百年春。
1,立意升华:
全篇紧扣“中国情人节”核心,既颂牛郎织女亘古情缘(上阕),更赞当代情侣以传统智慧守护真情(下阕)。
2,古典意象活用:
①云阶月地/鹊桥/仙槎/星津/天孙:营造银河相会的瑰丽神话场景。
②金风玉露:化用秦观名句,点明七夕时令与爱情高洁。
③乞巧/银针/红线:融入女儿乞巧、月老系红线的民俗,体现文化传承。
④朱楼画室/香篆/钗裙: 描绘现代情侣于古典氛围中约会的浪漫画面。
⑤灵犀: 以李商隐典故喻指超越时空的心灵默契。
3,今古交融:
①上阕写天上神话,下阕转人间佳侣,时空交织。
②传统“乞巧”与象征姻缘的“红线”,自然串联古今爱情追求。
③结句“一点灵犀胜却百年春”点题——中国式爱情重在精神共鸣与岁月淬炼的深情,超越短暂欢愉。
4. 词牌韵律:
严格遵循《相见欢》双调三十六字体,平仄交替,上下阕三平韵,过片处错叶仄韵(“邈”、“灼”),声情婉转跌宕。
【说明】此词力图展现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浪漫约会之夜,更是承载着千年神话想象、女性智慧祈福(乞巧)与对忠贞爱情精神性追求的深厚文化节日。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29
银河波渺,鹊桥路隐,千古佳期又度。金风玉露本天然,更胜却、人间无数。
彩丝穿巧,心灯祈愿,巧慧深情同驻。两情若在久长时,岂只在、朝朝暮暮!
①上阕: 描绘七夕经典意象(银河、鹊桥、金风玉露),强调其源于自然的永恒美感(“本天然”)与超越凡俗的价值(“胜却人间无数”),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哲理。
②下阕: “彩丝穿巧”写传统乞巧习俗,“心灯祈愿”赋予现代人对智慧、幸福的内求。点明“七久节”的双重内涵——追求心灵手巧(巧)与情感恒久(久)。
③结尾: 化用并升华秦观原句。将“朝朝暮暮”的日常相守,升华为对“久长时”这一永恒价值的追求——爱情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契合、承诺的坚守与共同成长的恒久,这正是中国人自己节日所倡导的深刻内涵。
④原创思路阐释(旨在紧扣“中国人自己的七夕节”)。
⑤根植传统: 两首诗词均以牛郎织女传说、银河鹊桥、乞巧习俗、金风玉露等经典中国文化意象为核心,确保其纯正的中国基因。
a,“久”: 七律强调“愿守长情胜夏冬”、“爱侣心犀”;《鹊桥仙》更名句升华至“两情若在久长时,岂只在、朝朝暮暮”,直接点题“七久节”的核心价值——追求情感的深度、韧性和恒久性。
b,“巧”: 七律有“穿针乞巧”,《鹊桥仙》有“彩丝穿巧”、“巧慧深情同驻”,赞颂女性的智慧、巧思以及爱情中共同经营、用心经营的智慧。
⑥融合古今: 在传统意象中加入“心犀”、“心灯”等更具现代情感表达的词汇,体现节日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适应性。
⑦文化自信: 通过描绘节日场景、颂扬其蕴含的价值观(忠贞、智慧、恒久),展现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自豪感与独特理解。“岂只在、朝朝暮暮”的升华,更是对传统七夕文化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⑧节日新意:“七久节” 的称谓本身融合了“七夕”与“恒久”,诗词内容紧扣此意,赋予了传统七夕节更强调情感长久、智慧恒存的时代新义,是真正“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解读与庆祝方式。
总之,这1,4两首诗词旨在颂扬“七久节”作为中国人自己节日的独特魅力,它承载着古老的浪漫,蕴含着对智慧与技艺的追求,更升华了对爱情长久、心灵契合这一永恒价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