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寻恩终相见 两家人温情续佳话
孙延玉
2025年8月28日上午9点多,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西魏村村民孙延福和母亲及兄弟家人站在村头,他们在等两位特殊的客人。闻讯从济阳赶来的魏其海、孙延玉、王良杰,还有西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周新军等人,也早已在此等候。随着一辆白色汽车缓缓驶来,礼炮齐鸣,天降大雨,仿佛这场跨越半世纪的重逢感动了天地!车里走下当年被救助的母女,几十年的心愿在今日终于得偿。两个家庭的两代人站在街上,在雨中紧紧相拥,泪水与雨水交织……
时间追溯到1974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上午,东北风呼啸大作,空中细雨夹杂着小冰粒,横飞肆虐。在济阳县孙耿通往济阳县城的公路上,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新大金鹿自行车,车前梁驮着2岁的女儿,后座载着一个大箱子,正吃力地往县城赶。因气温过低,雪花落地即凝成冰。在结冰的路面上,年轻的妈妈每骑一会儿,就会连人带车摔倒。没有遮雨雪的雨具,棉衣已经湿透,看孩子冻得发抖,母亲怀抱女儿蹲在路边。
就在这时,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小伙骑着自行车来到这对母女跟前。看到小姑娘打湿了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小伙子从自行车后箱子里拿出自己都没舍得穿的“小大衣”给孩子裹上,随后一路护送,骑行几十里路,将母女俩安全送到济阳的家中。小女孩的爸爸感激不尽,看雨雪太大,土路泥泞湿滑,天色已晚,小伙子的家还有几十里远,就苦留恩人在家留宿,烤干湿透的棉衣,让他吃上热乎的饭菜。
第二天,小伙子启程回家。那个年代没有电话,忙碌中也没记下地址,此后几十年虽没有音讯,但这家人对恩人始终念念不忘,总盼着有朝一日能当面谢恩。当年20多岁的母亲渐渐老了,当年的女童也长大成人,成为一名教师。只知道恩人叫孙建三,是济阳县曲堤街道魏家铺人,当年是在从齐河县妹妹家探亲返回的途中遇上她们的。

五十年来,母女俩从未放弃寻找恩人,把这事当成了心头的一个“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她们几经周折,终于通过当年在济阳县职业中专任教的魏家铺人魏其海老师,打听到了孙建三的消息。可惜的是,孙建三已病逝35年,其老伴尚在,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孙延福,次子孙化民,两个孙子也已成年,虽在农村生活,却过得幸福安稳。 被救的女孩如今已经53岁,恩人虽已离世,她和母亲仍坚持要见见恩人的老伴和后人,了却自己大半生的心愿。老人想见恩人的心情十分迫切,今年8月19日一天就给孙延福打了9个电话,商量去西魏村的事。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老人家感慨道:“如果没有当年孙建三兄弟的善举,我的女儿恐怕早就冻坏了。”女儿也眼含热泪,给孙叔叔的老伴行跪谢之礼,感恩当年的救助之恩。孙建三是我家族中的伯伯,我想,他若在天有灵,定会为此感到欣慰。孙家又因此多了一门“亲戚”。我既为建三伯伯当年的善举感动,也为被帮助的母女一家五十年来苦寻恩人、即便得知恩人已逝仍坚持拜见其家人的这份执着动容。 中午的席间,老人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她知书达理,将当年的事情娓娓道来,还对恩人的后人提出殷切期望:“要好好孝敬母亲,教育好后代。”
两家人因真诚与善良结缘,成就了一段佳话。这种美德,不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吗?作为这次感人事件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摄影师,我深感荣幸与自豪!我为老人一家的崇高品德点赞,也为我的家族和西魏村有这样的善人而骄傲!我为两个家庭拍下了合影,下午又记录下他们观赏大寺河与村庄风光的画面,将这美好而难忘的瞬间永久留存。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