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古寺深藏百年怨 佛心化解前世仇
众人赶回古寺,但见大雄宝殿内阴风惨惨,佛像金身竟渗出黑色血泪!小沙弥战战兢兢道:"方才收拾藏经阁,不慎碰倒个古瓮,就...就变成这样了!"
济公俯身察看碎裂的陶瓮,从中取出一块龟甲,上刻密密麻麻的咒文。"这是百年前的封印。"济公面色凝重,"你们放出了个不得了的东西。"
智善长老猛然想起:"寺志记载,百年前有个书生在寺中含冤自尽,怨气不散,被当时方丈封印于此!"
突然佛灯尽灭,殿中响起凄厉笑声:"百年了!终于重见天日!"黑气凝聚成个青面书生,双眼流血:"秃驴!都该杀!"
济公摇扇道:"施主有何冤屈,不妨说来听听?"
书生厉声道:"我本赴考举子,借宿此寺苦读。却被恶僧诬陷偷盗,活活打死!此仇不报,誓不罢休!"
济公掐指一算,忽道:"不对。你是自杀,非他杀。"
书生一怔:"胡说!"
济公从袈裟取出面古镜:"此乃业镜,照照便知。"
镜中显现当年情景:书生因落第绝望,偷寺中银两被发觉,羞愧自缢。死后怨气不散,竟忘了真相。
书生抱头嘶吼:"不可能!我明明记得..."
济公叹道:"执念迷心,自欺欺人。百年怨恨,不过一场虚妄。"
正说着,忽见书生魂体分裂,竟化出两个身影——一个清秀举子,一个狰狞恶鬼!
"这是..."二狗惊道。
"怨灵分身。"济公解释,"善念恶念分离,需得让它们重新合一。"
但见恶鬼扑向僧人,举子却拦在前方:"不可!当年是我自家糊涂!"
济公趁机念动《往生咒》,佛光普照。恶鬼惨叫挣扎,举子却合十微笑:"多谢大师点化。"
两道身影渐渐融合,化作白袍书生,躬身一礼:"痴魂执迷百年,今日方得解脱。"说罢化作金光散去。
此时佛像血泪忽变金泪,殿中异香扑鼻。智善长老忽然顿悟:"原来这是场功德!超度百年怨灵,佛像显圣了!"
忽有香客惊呼:"快看!佛像手心有字!"
但见佛掌中显现梵文,济公解读道:"此乃《消业经》,能超度冤魂。和尚便抄录下来,造福众生吧。"
正抄录间,忽感地动山摇。小沙弥慌张来报:"后山...后山裂开个地洞,冒出黑气!"
济公蹙眉:"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看来这寺下还藏着更大秘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章 地穴惊现上古秘 佛魔较量见真章 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