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采访抗战老兵周竹林
徐良观
2017 年 8 月 12 日,暑气尚未消散,在唐洋镇宣传办小姚的热心协调下,我怀着敬畏之心前往该镇二总村,与抗战老兵周竹林面对面,近距离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专访。
(周竹林老人故居)
想要当面采访周竹林老人的念头,要追溯到 2015 年 8 月的一档电视大型访谈节目。那一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东台电视台精心策划了抗战老兵专题访谈。彼时,我有幸与我镇大桥村的抗战老兵开文根一同参与录制,也正是在节目现场,得以结识唐洋镇的周竹林、安丰镇的乔兵两位老兵。几位老人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走来,他们口中那些浴血奋战的英勇故事,如同镌刻在历史长河里的印记,深深触动了我。此后两年间,将这些珍贵记忆整理成文的想法愈发强烈。我深知,老兵们的岁月正在流逝,必须抓紧时间,趁着老人身体尚健,以 “抢救性记录” 的姿态,留住他们亲历的战斗过往,让这段历史不被时光淹没。
(采访现场)姚亚香拍摄
在小姚与二总村妇联主任何海燕的引路下,我们来到了老人家中。采访的地点就设在周竹林老人的三间红砖红瓦房。东间是老人的卧室,西间用作厨房,中间则是客厅。屋内陈设简单,整洁,尽显老人严谨的生活态度。初见老人时,他身材依旧魁梧挺拔,上身穿着一件洁净的竹青色短袖衬衫,下身搭配米色中长短裤。面容慈祥和善,眼神中沉淀着岁月的从容,让人见之倍感亲切。
我们围坐在客厅的方桌旁,老人毫无拘谨之感,十分健谈。他的讲述如同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从童年时饱经苦难的生活,讲到 15 岁那年毅然投身革命、加入粟裕麾下的新四军一师,从最初在司令部担任勤务员、默默守护后方,粟裕司令亲切地称其“周小鬼”;聊到后来奔赴前线作战部队、历经上百场大小战斗。即便已时隔数十年,老人依旧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清晰,每一个战斗细节、每一段过往经历,都能清晰地娓娓道来。当讲到解放高邮城的战斗时,老人的语气愈发激昂 —— 他曾在那场激战中,凭借过人的勇气与过硬的本领,一气撂倒三名鬼子兵。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在场的我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深深被老人的英勇无畏所震撼。
(老人说到打鬼子情绪激昂)姚亚香拍摄
1943年4月底,高邮城周边地里的麦子黄了,敌人正盯着抢麦子。新四军攻城的准备也正紧张进行。经侦察,高邮城共有鬼子11人,伪军300多人。周竹林所在的连队负责打高邮城东门。他们连长打仗十分有经验,带领战士们先是一阵猛打猛冲,剪断敌人铁丝网,越过堑壕,很快冲到了敌人的碉堡下,敌人见火力无法威胁到新四军,就冲出碉堡,与战士们展开了巷战。
周竹林那时还是一个刚满17岁的少年,他告诉我们,面对冲上来的日本鬼子,1:90米身材的他毫不惧怕。他憋足了劲,要和鬼子斗智斗勇、真刀真枪干一场。
(省级媒体对老人的报道)
“第一个鬼子冲着我来了,鬼子的钢盔、两块帽垂、狰狞的脸近在眼前。当时想,我孤儿一个,死算什么,拼死一个够本,拼死两个还赚了。小鬼子张牙舞爪端着刺刀来刺我,我发挥个儿比他高的优势,就用刺刀摁住了鬼子的刺刀,两人僵持了数秒。鬼子的刺刀离我腋窝不远,我猛力把鬼子的刺刀摁到下面,乘势向前,对准鬼子的小肚子一刺,这个鬼子就一命呜呼了。”
听到这里,小姚小何她们俩在旁边不禁鼓起掌来,我则飞快地在采访笔记上写着,生怕漏掉周竹林与鬼子短兵相接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英雄与敌人短兵相接的生死瞬间,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媒体对周竹林的报道)
“解决了第一个,第二个鬼子又气势汹汹地上来了,这次我有了对付鬼子的经验。虽然浑身冒着汗,但沉着镇定,丝毫不敢懈怠,两眼紧盯着鬼子刺刀动向。第二个鬼子是急性子,本想一举拿下对手,没想到与对手旗鼓相当,就显得焦躁不安了。 趁鬼子一愣神的功夫,我猛地抽出刺刀,快速对准鬼子的胸部奋力刺去,这个鬼子也成了我的刀下鬼。”
讲到这里,老人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比划着当时的刺杀动作:手臂伸直、身体前倾、眼神锐利,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少年战士。我们几个看着他的动作,听着他的讲述,心中的敬佩与震撼难以言表 —— 那是用生命与敌人较量的勇气,是刻在骨子里的军人血性。
(采访现场)姚亚香拍摄
“第三个鬼子见两个同伴度成了我的刀下鬼,气急败坏向我冲上来了。因为刚才已经与两个鬼子拼杀了,我的体力消耗很大,再拼下去结果难以预料。”
听到这里,我们三个深深为老人捏着一把汗。
“不过我早有准备,原来攻打高邮城战斗打响前,我和战友们每人分到12发子弹,我在枪膛里留了最后一颗子弹,以防不测。这个鬼子上来后,我不敢恋战,果断对准冲上来的鬼子扣响扳机,‘啪’!子弹穿过鬼子胸膛,第三个鬼子应声倒地。”
(周竹林立功证书)
听到这里,我们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向老人的眼神里满是钦佩 —— 他不仅勇敢,更有临危不乱的智慧,正是这份冷静与果断,让他在生死关头保住了自己,也消灭了敌人。
在周竹林和战友们齐心协力拼杀下,高邮城的11个鬼子兵9个被消灭,2个被俘虏。他们乘势对盘踞在城里的伪军开始喊话,还在企图顽抗的伪军见到鬼子全军覆没,乖乖举手投降。高邮城宣告解放。

(周竹林获得的各种奖章)
“解放高邮的战斗结束后,‘周竹林一人拼杀3个鬼子兵’的消息传遍了全团,团党委号召全团战士‘向周竹林学习’。我很快成了1师的新闻人物。师部给我记了特等功一次,那是我入伍后的第一个特等功。”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很快,我的事迹传到粟裕司令员那里。“把周小鬼调过来!”他对一团团长李仁邦下令。这样周竹林又被调到粟裕司令的身边,成了他的警卫员,并担任了警卫排长。”
(唐洋镇宣传办姚亚香(左)何海燕(右)与老人合影)
此后,我先后担任粟裕将军警卫排长、某部连长,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百余场战斗,荣立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五次,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华东地区野战军“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1955年,周竹林服从组织安排,回乡务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从不居功自傲,年老后还是居住在三间的小瓦房里。我们轻轻抚摸着周老摆在桌上的一枚枚军功章,端详着贴在墙上的东台县、盐城市政府颁发的奖状,我们对这位老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并用相机拍下了这些记录老人战斗人生的军功章和奖状。
(本文作者与老人合影)姚亚香拍摄
后来我根据采访材料写成《那一战他一气撂倒三个鬼子》《活捉敌前卫连长》两篇故事,刊登在上海《大江南北》杂志上。
5年后,从小姚口中得知,周竹林老人于2022年6月3日逝世,享年97岁。
周竹林,这位从战火中走出的英雄,用97岁的一生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2025年8月18日
(小姚小何现在均担任了村会计)
徐良观简介徐良观,江苏东台人,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逻辑学会理事。社会自考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中学退休高级教师,爱好用文字书写人生的夕阳红。主编《青春百合》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偶有散文作品见诸报端。
总编:山旮旯
责编:袁德礼
总设计:黄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