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稚子身中奇毒 禅师夜探妖窟
济公随张老四赶到家中,但见那孩童躺在榻上,面如黑炭,气若游丝。老四媳妇在一旁哭得死去活来:"晌午还好端端的,吃了半碗粥就成这样了!"
济公俯身细看,忽见孩子眉心隐隐有道绿线,不由皱眉:"这不是寻常病症,是中了'五毒蛊'!"
众人闻言色变。这五毒蛊乃是苗疆邪术,以五种毒虫炼制,中者三日之内必死无疑。
济公从破袈裟里取出三根金针,分别刺入孩子头顶三处大穴。又让取来雄黄酒,以破扇轻扇,酒气化作白雾渗入孩子七窍。不过片刻,那黑气竟渐渐消退。
"暂时无碍了。"济公收针道,"但蛊毒未除,今夜子时还会发作。需得找到下蛊之人,取其本命蛊方能根治。"
张老四扑通跪地:"求活佛救救孩儿!"
济公掐指推算,忽然望向西方:"下蛊者就在村西五里外的破庙中。二狗,随和尚走一遭。"
月色凄迷,二人来到村西荒郊。但见一座破庙隐在乱草丛中,庙内透出幽幽绿光。济公让二狗藏在门外,自己趿拉着草鞋径自入内。
庙中供着尊破损的山神像,像前跪着个黑袍老妪,正对个瓦罐念念有词。罐中隐隐传出窸窣之声,似是毒虫蠕动。
"阿弥陀佛。"济公笑道,"老人家深夜在此,可是在超度亡灵?"
老妪猛回头,露出张布满毒疮的脸:"和尚莫要多管闲事!"
济公摇扇:"非也非也。和尚是来讨个蛊虫,救个孩子。"
老妪冷笑:"那孩子命中该绝!老身以十年阳寿炼成的五毒蛊,岂是你说讨就讨?"
济公叹道:"施主与张老四有何冤仇,要下此毒手?"
老妪忽厉声道:"他祖上害我全家!三十年前,他祖父为修水渠,强占我家祖坟,害得我家破人亡!今日便要他断子绝孙!"
济公默然片刻,忽道:"施主可是姓林?家住西山坳?"
老妪一怔:"你怎知..."
济公从怀中取出本泛黄册子:"这是张老四家祖传的《修渠日志》。三十年前主持修渠的,是县令刘大人。张老四祖父只是个小工,还因反对强占你家祖坟,被县令打了二十大板。"
老妪颤抖着接过册子,就着绿光细看,果然如此。济公又道:"而且当年刘县令强占你家祖坟,是因听说坟中有前朝宝藏。实则..."
说着用破扇指向山神像后:"宝藏就在此处。"
老妪大惊,忙去挖掘,果然挖出个铁箱,内藏金银珠宝无数。箱上有字:"林公善人之遗泽,留待有缘。"
原来林家祖上是著名善人,这些钱财本是留着赈灾用的。
老妪抱箱痛哭:"祖上...我竟错怪了好人..."
济公道:"如今可愿取出本命蛊了?"
老妪却摇头:"不是不愿,是不能。那本命蛊已与我性命相连,若取出,我立时毙命。"
济公笑道:"这个容易。"说着从破袈裟里摸出个金蝉:"以此'替身蛊'代之即可。"
老妪依言施法,果然取出一条七彩蜈蚣。济公将蜈蚣收入葫芦,对老妪道:"这些钱财,正好用来重振林家善行。"
回村路上,二狗忍不住问:"活佛早知真相,为何不直接说明?"
济公叹道:"世人多执于表象。若非让她亲眼所见,怎会相信?就像治病,需先排毒,方能进补。"
回到张家,以本命蛊入药,孩子果然痊愈。老妪也因此幡然悔悟,从此在破庙施药救人,成了有名的"善婆"。
此事方了,忽见里正又匆匆跑来:"活佛!不好了!村中井水突然变红,饮者皆上吐下泻!"
济公掐指一算,面色凝重:"快带我去!看来是有人在水脉下了毒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章 井水突现赤毒 暗查水脉惊魂 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