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岳母
作者:高连春
母爱是一片广阔的大海,孕育着无数的生命;母爱是万缕灿烂的阳光,融化了寒冻的冰川;母爱是一滴清晨的露珠,滋润了干枯的小草。本文所叙述的是婚姻后生活带给我吉祥、幸福和欢乐的可亲可敬岳母亲老人家。
甲辰龙年十月三十,也就是2024年11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的早饭时辰,被病毒感染刚刚痊愈的爱人向我诉述起她夜里见到了母亲的梦境。知妻莫如夫,望着一脸惶惶不安的老伴,我知道这是她又在思念仙逝多年的亲人了。
吃罢早饭,拿起爱妻备好的岳父岳母生前喜食的水果和食物,乘上了特地赶来帮忙的小乡党好友春祥开来的轿车,我们驱车赶往距家十几公里之外安放先人灵柩的大连长青陵园。冬雨过后的天空阴云密布,低垂的天幕暗淡阴凉。座落在大连市金普新区境内的长青陵园背依青山,面朝大海。陵园松柏挺拔,花坛簇拥。空荡荡的陵园偶尔飞过的鸟儿打破了这里暂时的宁静。使人不由的感受到孤单和冷漠。在庄重肃穆的陵园里,我拾级而上缓步来到了安放岳父岳母灵柩墓穴面前。先是将随身携带的贡品排放好在墓穴之上。尔后双手合十默念临行前爱妻吩咐我的悼念之语。望着安葬岳父岳母墓地的碑文,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仿佛生出了翅膀飞翔至那个久别的年代……
我与爱妻刘淑茹相识上世纪的1984年。当年我是吉林省延边广播电台的青年新闻记者。她是当地一所学校的青年人民教师。我家四个兄弟我排行最小,她家七兄弟姐妹中她是最小的幺女。双方介绍人分别是我们广播电台党办主任和她所在学校的校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往,我便认可了这位一生没看走眼的好女人。至今我还清晰记住第一次到“对象”家中的情景呢。那是一个星期天的午后,我走进她家临街开办饭店的房子里。只见饭店的下水道被堵塞弄得屋里屋外到处是脏水横流。见到此情景我立刻脱去外衣跳进了道路边的“马葫芦”里,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疏通好了饭店的下水管道。当我脏兮兮站立在和蔼可亲准岳母面前,她老人家向我道出这样的话语:小高呀,真是难为和辛苦你了,快来洗洗,大娘给你找个衣服换换吧。前一阵子时间里,淑茹她三哥和她二姐各自都寻电台的朋友打听你了。大家对你的反响非常好。今天大娘就代表俺们全家向你表个态,你与淑茹就好好相处吧,我们家里不会干涉的。准岳母的这一席话顿时令我欣喜若狂。
我所相中的未婚妻,她不仅美丽大方,性格温顺随和。听她的校长也就是我们的“红娘”介绍:刘淑茹喜好学习、爱岗敬业、热情大方、助人为乐。她是本校团总支书记,党员培养对象。延边广播电台曾播放过她英语课堂新颖别致教学的采访录音报道。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通。真是一位有素养爱笑的好姑娘。就这样,我们接触了大半年便订下了婚事。两家父母经协商我们的结婚日选定在1984年12月16日。为了我们婚姻的美满,小家庭的幸福,我们俩家庭都倾其所能。爱妻娘家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另外还陪送3500元嫁礼。这在当年我月工资40多元,彩电,冰箱,洗衣机也刚刚面世的那个年代,岳父母和她的哥姐们给了非常大的助力,为我们的小家庭夯实了经济基础。这一切的付出让我真的好感动。转过年来,如花似玉的女儿降临人间。长得极像洋娃娃的闺女为我们伉俪夫妻增添了无穷的欢乐。当我们女儿长至半岁也正值数九寒天年关时辰,房东却向我们打了招呼,人家准备变卖这套出租给我们的住宅。面对着这么一处已被家俱塞得满满当当的。还有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居住的新家园即将要被失去的残酷的现实,我们小夫妻顿时都陷入苦恼之中。这个时候岳父岳母向我们这个刚刚营筑的小家庭伸出了援手,岳父岳母毅然拿出积攒多年的11,000元,合上我们手头存有的5,000元,助力我们果敢地买下了这套住宅。排除了婚姻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最大的困忧。当女儿2岁的那一年,我调至省城长春的一家新闻单位。工作在外又较长时间脱离家庭生活。岳父岳母代替我承担起照料妻儿的生活的重担。每逢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期,我的爱妻和女儿就都会吃住在娘家。
相隔不久,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的工作从长春调至大连。两年之后待条件具备才将妻女接至大连。又是岳父岳母为了更好助力照料年幼女儿,让我们能安心工作。在我们举家迁移大连的第二年,岳父岳母便赶过来与我们共同居住。后来,俩位老人看到我们购置住宅的面积较小,老少三代居住不便。岳父岳母重返延吉市之后,将旧居老房及一套门头房变卖之后。携款重回大连之后,立即购置了一套百余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大宅子我们共同居住在一起。岳父每天负责接送我女儿上下学,岳母负担着一日三餐。岳父是个勤劳的人,辛劳了一辈子,他不太喜欢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更喜爱每天有事情可做。正巧我们购买住宅是临街的一楼。于是我又找朋友帮助安装一部公用电话。那个年代刚有PP机和大哥大,老岳父空闲时间就看管着家中安装的公用电话,这样一来他即不寂寞,又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老岳父每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岳母则充当负责一日三餐的“伙头军”。从此之后,岳父岳母与我们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在与岳父岳母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从岳母的口中得知了她老人家的身世和许多人生经历。我的岳母出生在吉林市一家“染房”的大户人家,可谓之大家闺秀。当年她看上了高大英俊,有文化又有经济头脑的并在自家“染房”里的小伙计,也就是我的岳父刘惠民。婚后,她便跟随丈夫来到他曾当过一年半时间“伪满警察”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府所在地的延吉市定居生活。婚后夫妻俩养育了7个子女。为了让儿女们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空间。老俩口齐心协力开办起家庭养鸡场。很快就勤劳致富起来。岳父不忘初心,当年还将他的岳父岳母从吉林市接到延吉市的身边细心进行照料和赡养,直至将其岳父母养老送终。
2004年初,久病的岳母经医治身体明显感觉有了一些好转。记得那天恰好是2月14日(情人节),一大早我到单位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中午时分,我还是放心不下岳母的病体。先是到集贸市场买了两斤新鲜草梅及一大把鲜花,然后驱车赶回家中。同往常一样,我先是到岳父母下榻的房间探视岳母病情,尔后将洗好草梅吩咐保姆侍候岳母让其多吃一些。当我回至卧室也就是十几分钟左右,小保姆匆匆跑进屋且大声招呼着我。我赶紧来到岳母的床前,只见老人家头颅低垂,双目紧闭口吐白沫。我赶忙将岳母抱至怀中,并第一时间拔通了120的医救电话。当救护车及医务人员赶到家中进行诊查时,岳母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岳母在我的怀中安祥的离开了这个让她依依不舍的人世间。享年78岁。
文/高连春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高连春,资深新闻记者(退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代作家》杂志社副主编,《鑫海文学》杂志社顾问,文学经历:从业记者生涯几十年,撰写和创作数千篇新闻、文学作品总计三百余万文字。出版并发行《镌刻在心上的往事》、《笔走天涯》两部散文集及一部长篇小说《绽放的金达莱》图书。并且已经将长篇小说改编36集(20余万文字)电视连续剧本《绽放的金达莱》。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