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言《历史的温度与思考》
“你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具有时代印记的开场白,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为我们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提供了独特视角。本文通过亲历者的真实叙述,再现了一段特殊岁月中的个人经历与时代印记,既饱含情感的温度,又蕴含深刻的思考。
作者回忆1966年冬在北京的所见所感,从军事训练到参观学习,从物质匮乏的生活细节到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无不体现出一个农村青年在宏大历史中的真实体验。这些片段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注脚,更是时代记忆的组成部分。正如历史所记载,当时有逾千万青年怀揣信念走进北京,他们的真诚与热情,应当被作为历史事实予以尊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对历史进行科学总结与反思,展现出面对历史的勇气与智慧。作者在多年后回望这段经历的感悟,正是一种历史成熟的表现。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忆,更在于如何理解、如何面对。
正如历史学家所言,“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天安门、军事博物馆等“记忆之场”,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思考的载体。我们应当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的多面与复杂,既不美化也不否定,而是从中汲取智慧,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本文不仅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记录,更是一段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它提醒我们,唯有全面而辩证地看待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面向未来。
☆第五章《红卫兵进京》
作者/刘培廷
“你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1966年12月2日,北京的第一天早八点,接待站出现的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见面第一句话这样对我们说。
顿时,一股暖流涌入了我们心田。 更给我们自发来北京串联的学生以极大心理安慰。近一个月食宿也都免费了。
“从今天起,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训练。”解放军第二句话说明了来意和他的任务。
于是,在解放军指导下,我们开始了近20天的学习与军训。先是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后边学习边军训。我们进行了立正稍息、起步走、正步走、队列,走步跑步等军事训练。
首都北京,全国人民最崇拜、想往的地方。一个家住偏僻农村的孩子,梦想变成了现实,能来到北京城,接受军训。特别是能见到毛主席,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近一个月的北京生活,每天晚上都有我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看电视。在家里从未看过的电影,如《冰山上的来客》、《上甘岭》、《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在电视里都看到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活动了。好不容易来到首都北京,当然想看看古老的北京城。因我在接待站食堂学雷锋“帮厨”用了不少时间,相对看的景点比其他同学要少很多。
第一个当然是首选北京天安门。感觉天安门距我们接待站住地也不很远,乘公交车不久就过去了。
先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绕行一周,默哀缅怀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前赴后继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目视天安门城楼,仿佛又看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城楼下走过的红卫兵游行队伍招手致意!我仿佛也站在游行队伍里,正在接受毛主席检阅!手中拿着“毛主席语录”,边走边激动地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第二参观军事博物馆。缅怀毛主席亲自缔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艰难发展历程,武器装备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进展。看到了人民解放军打下侵略中国领空的美国U2型飞机残骸!
另外,北京动物园、北京的天气,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北京动物园,第一次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等。可印象更深的是动物园的范围大、路线长,一天都没跑过来。
北京的冷是“干冷”。12月中旬参观军事博物馆那天,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17度!身上的“空壳”棉衣根本抵御不住这样的低温,两只冻僵的手一整天都不听使唤……
尽管在接待站吃的饱睡的暖。一日三餐精米细面,比在学校和家里伙食好很多。可是,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年代,“好吃”是年轻人的天性,上街还想买点零食吃。
一次路过一家水果店,顺买了一种叫“四川广柑”(橙子)的水果,当时也不知道这种水果怎么个吃法,拿到手就送到嘴里咬,惹周围人看的轰堂大笑……
1966年12月28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解放军天没亮就喊起来我们:“今天,毛主席将第八次接见红卫兵。”
早晨5点刚过,我们就起床集合,并带上一天吃的东西,自带的军用水壶灌满了开水,在军训解放军带领下,从接待站出发了。
先小股队伍前行,后汇集的队伍越来越多,最后在马路上形成了黑压压、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解放军不断发出“跟上、跟上”的口令。
从天没亮,沿马路一直走到下午三点多钟,终于走到了无边无际的开阔地——北京西郊机场停了下来。
此时,我们这才完全明白,毛主席等将乘坐敞篷车,来到这里夹道接见我们。
黑压压望不到边的人群列纵队整齐排列在西郊机场,纵队中央留有一条行车通道。我们是排在纵队最后头,距行车通道足足有50米远。
约下午四点半左右,纵队前面原席地而坐的人群突然站了起来。瞬间,几辆敞蓬车队沿纵队通道疾驰而过!
接着,前面的人群你言我语说:“最前面一辆敞篷车站着的是毛主席”………
回顾这段历史,没见到毛主席心中甚为遗憾。好在我们参与了这段难忘的历程,经历了前期运动,及彻底改变老三届这代人前途命运的历史过程。
改革之初,三中全会对这场运动做了“决议”。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社会经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过去运动是非曲直又有了深入思考。此是理论界及社会学家的课题,在此不作赘述。
(待续)
2018年3月作,2025年8月26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