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五十四)
——涡河哲思:水的形而上
□ 童 年(安徽)
涡河把月光泡得发涨时
老子正用芦苇写密信
字里行间都是水的隐喻
——最柔的,能穿破最硬的
最静的,装得下最汹涌的
鱼群衔着信笺游向深处
水在上面盖了漩涡的邮戳
岸读不懂,却在每个黎明
被河风教会一句口诀: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涡河把自己磨成透明的刃
切开泥土的掌纹
淤泥里的碎瓷片
拼不出完整的倒影
水鸟的影子沉入河底
成了鱼的墓碑
有人用河水写挽歌
每个字都在下沉
直到与河底的月光
撞出磷火
涡河在天静宫千年九井里
打了个结
淤泥抱着陶罐,像抱着
未拆的预言
候鸟的影子掠过桥墩时
水,正把天空泡成
半透明的道
渡口的船板数着年轮的断层
有人用方言
拼写河神的姓氏
而漩涡在计算沉没的
星子。每一粒沙
都藏着反向的钟摆
黄昏把自己浸在河水里
捞出的月亮,带着
铁锈味的沉默
带着鱼之乐
带着庄子逍遥
涡河在暮色里折叠自己
像折叠一封寄往源头的信
水鸟掠过水面的瞬间
河底的星子突然明了
——流动即是停留
老子的影子沉在河底
与淤泥里的陶罐对谈
关于水的形状,关于
如何在弯曲中保持直行
岸在听
芦苇也在听
我在涡河岸边数水纹
像数菩萨衣袂上的经文
每道弯都住着一个倒影
是老子没说完的后半句
是鱼群吞下去的月光
水始终不说话,只用漩涡
把天空卷成透明的经卷
我站成一块笨拙的石头
被它反复打磨
直到浑身
都是柔软的弧度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