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义的追寻,是照亮存在的光。亮存在的光。
“人为什么而活?”这一终极之问,犹如赫拉克利特口中“永恒活火”映照下的谜题,自人类具备自我意识之日起便悬于精神苍穹之上。从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的神谕,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天问》;从帕斯卡“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的慨叹,到加缪“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的哲学质询——无数智者穷尽毕生追寻,终未得唯一解。有人如葛朗台般将财富铸成黄金枷锁,有人如凯撒以权力为终极勋章,亦有人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究其本质,人生追求的穹顶之下,皆是对价值与意义的永恒追寻——这种追寻既是对宿命的超越,也是对存在的回应,更是向永恒发出的请柬。
一、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灵魂觉醒的初啼
每个生命都是赫拉克利特所言“不断流变的河流”,蕴藏着不可复制的潜能。正如尼采“成为你自己”的呼喊,人天然渴望将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王阳明龙场悟道,在蛮荒之地证得“万物皆备于我”的心学真谛;梵高在阿尔勒的烈日下以燃烧的笔触诠释生命激情,其《向日葵》正是对“活着就要燃烧”的最佳注脚。
而在市井巷陌间,这种追求同样鲜活:小区里的退休教师王阿姨,退休后拾起年轻时的画笔,在社区画室教老人学素描,她说“握了三十年粉笔,没想到拿画笔也能让日子发光”;快递员小张利用午休时间练书法,电动车后备箱总装着笔墨纸砚,他在包裹单背面写的毛笔字被网友晒到网上,有人说“字里能看出对生活的认真”。
稻盛和夫认为:“无论多小的物质,如果无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么这个地球乃至大宇宙就根本无法形成”。这种超越性追求,本质上是对亚里士多德“潜能与现实”命题的当代践行,让生命挣脱庸常的茧壳,在自我成全中绽放第一重光辉。
二、对他人与社会的奉献:存在意义的向外延展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价值需在与他者的共在中得以确认。孔子周游列国弘道,虽困于陈蔡仍弦歌不辍,其“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思想穿越千年仍滋养华夏文明;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以卑微之躯活出“爱直到受伤”的圣徒精神。
而更多普通人的奉献,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凌晨四点的菜市场,张叔坚持二十年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热水;社区里的“共享奶奶”们,轮流接送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他们或许从未读过“利他主义”的哲学论述,却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证明:这些微小的善意如同星光,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厚重的意义。
释迦牟尼说:“有因有缘世间集”。这种超越小我的奉献,使有限生命在他人命运的织体中获得永恒续存,印证了稻盛和夫所言:“人类内在拥有的是远比‘存在’更伟大的价值”。
三、对精神世界的构筑:人生追求的终极锚点
庄子谓“鹪鹩巢林,不过一枝”,早在千年间便勘破物质追求的有限性。苏格拉底在饮鸩前仍从容探讨灵魂不朽,其“认识你自己”的箴言成为西方哲学的精神坐标;陶渊明辞官归隐,在“采菊东篱下”的日常中体悟“此中有真意”的形而上学。
而在今天的生活里,精神的丰盈同样有迹可循:独居老人李爷爷每天抄录《论语》,钢笔字在宣纸上洇开墨香;外卖骑手小吴在送餐间隙读诗,手机备忘录里存着几百首原创短句。
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概念,即内在的规律和尺度,为这种精神追求提供了哲学基础。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即使人生充满了劳碌和痛苦,但依然要充满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那些在物质浪潮中坚守精神家园的人,无论身份高低,都在喧嚣尘世中筑起属于自己的不朽灯塔。
四、向死而生:有限生命的无限意义
人生追光之路从来殊途同归。可以是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之路,可以是张载“为生民立命”的宏愿,亦可如荷尔德林“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但所有路径都指向同一个终极关怀:让有限生命在意义之网中获得永恒坐标。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向死而生”观念,为这种追寻提供了深刻洞察:“死,是一个过程,是从出生就开始走向死的边缘...生命在此之上的存在,就是向死而生”。这种“倒计时”的死亡哲学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可以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得以延长,珍惜生命每分每秒的时刻,焕发生命的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内在活力。
一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人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亮度,不在索取而在照亮。屈原《天问》未有答案,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追寻本身,或许就是最动人的回答——每一个勇敢追光的灵魂,无论是名流巨匠还是市井凡人,都在用生命实践着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在意义虚空中筑起存在的圣殿。
存在,就是幸福。正如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所说:“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这个世界有善也有恶,有痛苦也必有幸福。真正的生活,并不像动物那样只需解决饥饿,因为人的痛苦、焦虑、彷徨、孤独……并不是腹中无食,而是迷失于通往自我的路途。
《原创文学选》编委会 主 编:冬雨
副主编 :王凤云
编 辑: 刘玉杰 韩国强 马 利 余文华
《原创文学选》征稿启事
为发掘文学创作新力量,汇聚优质原创文学作品,《原创文学选》现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公开征稿,诚邀您共筑文学之园。
一、征稿要求
1. 原创要求:投稿作品须为作者原创,未在任何平台(含纸媒、网络)签约发表过,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
2. 质量要求:作品需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语言精炼,情感真挚,体现“精品”创作态度,拒绝低俗、空洞内容。
3. 题材与形式:题材不限,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均可;接受单一独立作品,也欢迎围绕特定主题的系列专题创作。
二、投稿须知
- 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含创作经历、代表作等)及个人近期清晰照片1张。
- 稿件请发送至指定邮箱:464027166@qq.com,邮件主题注明“《原创文学选》投稿+作品名称+作者”。
- 编辑微信:fengjie123wang(可咨询投稿进度,非稿件接收渠道)。
期待您以笔为犁,耕耘心灵文字,让佳作在《原创文学选》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