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倡文明(朗诵诗)
李 皓

女甲:汶水汤汤,流淌着昂扬西去的岁月悠长,
莱芜大地,镌刻着嬴城古国的千年时光。
君可见,城市乡村,街街巷巷,
文明新风,正在吹散陈规陋习的冰冷寒霜。
男甲:孝义楼的故事还在不停传唱,
天价彩礼压弯了多少人们的脊梁,
大操大办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
攀比之风正阻碍着幸福之花的真情绽放。
女乙:听!凤城街头,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看!莲花山下,田野正洒满明媚的阳光。
君可见,在城乡交汇的新起点上,
移风易俗的旗帜正被我们高举着,迎风飘扬。
男乙:移风易俗,是莱芜儿女心中的向往,
倡树新风,是千家万户真诚的愿望。
这是一场精神层面的革故鼎新,
更是城乡百姓共融的希望。
女甲:莱城的餐馆、乡村的食堂,
“光盘行动”正在书写着节约的篇章。
汶河波光,映照出人们节俭的身影,
每口食粮,都闪耀着“粒粒皆辛苦”的光芒。
男甲:从雪野街道的红事到寨里镇的白事,
简约办宴,正日渐成为人们的日思夜想。
没有繁冗的形式枷锁束缚肩头,
人们看到的,只有欢声笑语在酒席间肆意荡漾。
女乙:羊里街道拨开迷信的迷雾,
科普课堂让家家户户村民的心里更加敞亮。
拒绝虚妄幻想的魔力牵引,
坚信只有用勤劳双手,才能把自己的幸福命运开创。
男乙:露天演出告别低俗景象,
莱芜梆子戏唱响美德新章。
城乡文化讲堂座无虚席,
一个个正能量的故事,让每个听众的内心都热辣滚烫。
合: 移风易俗,倡树文明,
城乡携手,并肩共创。
从鹏泉街道到牛泉革命老区,
从口镇新城到茶业口山乡,
人们都在用行动践行坚定誓言,
让新风和正气,如汶水般川流不息热烈奔放。
女甲: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下沉到社区乡村,树立榜样。
在张家洼街道带头破旧立新,
在方下街道引领移风易俗文明建设新风尚。
男甲:村居社区是前沿阵地,
醒目标语刷上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
杨庄镇的村规民约暖人心窝,
大王庄镇的典型,凝聚起比学赶超的磅礴力量。
女乙:学校家庭是成长的摇篮,
传承文明的莘莘学子,正如春起之苗般健康茁壮。
苗山镇家风馆里故事悠悠,
教习之风,正孕育着少年们美好的希望。
男乙:莱芜梆子搭起沟通的桥梁,
新编曲目演绎着桩桩新风景象。
高亢腔调,婉转地诉说着城乡变迁,
激发起百万莱芜人民的共鸣与向往。
合: 移风易俗,倡树文明,
这是莱芜大地的全民担当。
不惧旧习顽固挡,
无畏困难重重闯。
一城一乡共绘文明长卷,
一村一户踏出步伐铿锵。
女甲:让我们用勤劳双手,在汶水之畔绘就文明画廊。
男甲:让我们用智慧头脑,在莱芜沃土谱写时代华章。
女乙:让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大美和庄韵律中闪耀光辉。
男乙:让文明新风的种子,在莱芜的每寸土地上绽放芬芳。
合: 移风易俗,倡树文明,
我们是新时代的追梦儿郎。
向着文明的彼岸,
扬帆起航,劈波斩浪。
用文明之光照亮前行道路,
共奔莱芜锦绣前程,共享莱芜无限荣光!
注:诗中对莱芜区所辖的8个街道和7个镇的名称均有涉及。
(2025年7月7日成稿,2025年8月29日农历七夕节晚首次搬上舞台演出。)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