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开
文/孔小荣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童谣声声,似乎还在耳朵边回荡,无忧无虑的岁月,却已渐远。
童谣中唱的马兰花,是乡村极为普通的野生小花,花色淡雅,形似小菊,长在路边,人们又叫它野生菊,路边菊。它的幼苗,可食用,俗称“马兰头”。
别看它寻常,在植物史上却悠久得很,也很有说法。《汉语大词典》中“马”有大的意思,如马蜂,马枣。清代的顾张思在《土风、录》中也有释义:“马兰,今大叶冬兰也。俗以摘取茎叶谓之头”。意思即为马兰像大的冬兰,且摘取嫩芽部位而食,故俗名为马兰头。
我的家乡舒城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城,田堤河旁,路边地埂,常生马兰头。二三月份,寒气未尽,暖意乍现,一场细雨过后,泥土的芬芳,混合青青的野菜香味。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挎着篓子或手提小篮,或蹲立于路边,或斜立于岸堤,掐尖摘叶,动作娴熟,采摘她们心仪的野菜品种,其中必有马兰头。
新采下的马兰头,在开水焯一下,捞出来,沥干切碎,洒几粒盐,放上花椒,蒜沫,香干粒,淋几滴菜籽油,即能食用了,这一道春头上的新菜,在民间十分受欢迎。
每一年清明前后,城里的亲戚朋友总是会来一拨,他们借踏青之名,来我的老家一游。照例先爬我们那最高的一处山,沿途边赏初春微绿,边采摘马兰头。马兰头的嫩苗,叶绿,茎暗红,闻起来有淡淡的野花香,凉拌马兰头,却是游人餐桌上头等的美味佳肴。
舒城风味的马兰头虽然没舒城小兰花那样家喻户晓,驰名中外,却以她独特的香味,极其丰富的营养,清淡、幽香又爽口,俨然成为野菜中新崛起的“明星”。
招待贵客的各色菜肴中,若有一道是马兰头,便会让客人觉得受了上等优待,尝一口,脆嫩爽滑,是客人舌尖上的阳春白雪,是乡野诗词中的极品小令。
以勤于耕作,吃饭尽兴著称的大诗人陆游,居然也是马兰头的铁杆粉,“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诗中描绘出浙江一带人们以马兰入粥的晨景,情趣盎然。
中药史曾记载儿科专科钱乙,用马兰头嚼烂,夜敷,日食,不几日,被毒蛇咬伤的小儿便痊愈的故事。
现代研究表明,马兰头富含微量元素硒,可抑制化学物质,这乡野寻常的马兰头,大有来头,可谓乡村的“宝藏”植物,食药两用,竟是自然馈赠于乡民的美食和良药。
长大后的马兰会开花,花多为紫色或白色,花期很长,常从每年五月开到十月,小苗贴地生长,长高后会抽出地上茎,有的能长一两米高。夏秋之交,漫步在农村土路上,田野、山坡,抬眼便瞧见,伸手就可以触摸,花形跟菊科杂草一年蓬的模样有点儿像,很漂亮。
小时候见到的多是白色小花,茎上有毛毛,花瓣洁白,中间一圈嫩黄色的蕊,如一颗颗小白菊,娴静兀立,笑抚五月和风,微一颔首,倾山倾野,明媚动人,让人无限陶醉。
满天的红蜻蜓,偶会有一两只落在这马兰花上,我们蹑手蹑脚地轻挪脚步,还没有碰到它的翅,红蜻蜓便无息地轻飞去,再一细瞧瞧,早已往另一株花间去。以前的孩子会用大把的闲暇时光与蜻蜓追逐在马兰花间,恣意浪费一个又一个夏秋,如今忆起,怕是此生最美好惬意的时光。
长大以后,人都似乎再也不能,也不愿意,奢侈地将整把整把的时间,消磨在貌似“没有结果”那些事情上。
小时候,大人还喜欢听戏,安徽人常听的是庐剧和黄梅戏。妈妈们常听庐剧,我却单喜欢听黄梅戏。
从老家翻过一座山,下山,山脚下便是桐城,再往前就到安庆地界了。安庆是有名的黄梅戏之乡,记忆中当时有一位名叫“马兰”的演员,唱《女附马》特别好听。
她一开口,“为救李郎离家园,孰料皇榜中状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戏里她着一身红袍,眉如弯月,眸若流星。顾盼之间,流采生辉。举手抬足,神驰俊驰。换上女装后,更是柔媚飘逸。
我记得如此深刻,除了因她多情俊美的扮相,韵味十足的唱功,还因为她有一个如此美丽的名字:马兰。她也是安徽安庆人,中国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演员,人如其名,有马兰花般的神韵。
长大后来才知道她主演很多著名的剧本,像《西游记》等,还主演过历史剧《严凤英》,获得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和飞天奖最佳女主角,黄梅戏也是被第一批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优秀剧种,而马兰留下很多的经典唱段,更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库的瑰宝。
我最喜欢马兰唱的《女附马》,那种为救夫君的坚定眼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我幼年的心里刻下了永远的印记。
每年马兰开花时,我走在乡村的土路上,总会轻哼几句:“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哪啊”,仿佛即刻化身为那个衣锦还乡的“女附马”,内心坚定,一身清朗。
有一回,无意中从度娘口中,听说这首《马兰花开》的童谣,竟隐藏一个中国惊天的秘密:“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实际上是我国研制原子弹过程中的保密暗语和纪念。
20世纪50年代,我国面临着外部的核威胁和经济封锁,决定自主研发核武器。1958年,张蕴钰将军带领科研人员选定了罗布泊作为核试验基地,这里环境恶劣,但马兰花的顽强生命力给了大家希望,于是将基地命名为“马兰基地”。童谣中的“小皮球”则暗喻原子弹的外形。其中“马兰开花二十一”指的是在马兰基地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童谣声声,传唱着试验过程曲折艰难和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小小的马兰花儿,你可知她还有多少不为人知道的秘密,遍生马兰花的故乡啊,是中国人生命中永远的“马兰基地”。
小小的马兰花,开于乡野,隐在尘世,花开如闲游,翩然静好,既有遗世独立的淡然之姿,虚怀若谷;亦浓墨重彩的家国情怀,流芳百世。
马兰花开在僻壤荒乡中,于山穷水尽处,不弃不沦,永怀希望,盛秀明媚。
作者简介:
孔小荣,笔名:孔容,六安舒城人,本科学历,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第一届“发现中国好诗歌”全国大赛优秀奖,第九届“芙蓉杯”大赛征文入选《芙蓉国文汇》第十九卷,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