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细心治病尾
作者:曹干云
急火慢炖业精良
左敲右问细端祥
看似寻常小见大
仁心厚重技方强
右踝关节因年青时练功不得法,造成陈旧性损伤逾五十余年,久治难逾。经赖院长兴荣兄介绍有幸与黄师林辉兄相识,经二月余的精心治疗基本痊逾,然而接近尾部最难处理,因病灶已基本完好,细微之处良莠难分,颇考功力和耐心,林辉兄不厌其烦反复敲打、寻查终获功成。
2025.8.29于返深高铁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咏林辉正骨.和干云兄
(赖兴荣)
林辉神技非虚名,
续筋正骨艺德馨。
妙手复元疗疾患,
仁心济世满庭星。
2025.8.29,于瑶城
曹干云先生与赖兴荣院长两首交相辉映的诗作,仿佛闻听医者仁心的君子在杏林深处执手相谈。这组跨越高铁与瑶城的诗篇,不仅记录了一段跨越半世纪的疗愈故事,更勾勒出当代中医传承的动人画卷。
曹先生笔下"急火慢炖业精良"的描写,恰似传统中医的生动隐喻。那"左敲右问细端祥"的诊疗场景,让人想起《黄帝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训诫。最令人动容的是治疗尾声时,林辉医师对"良莠难分"的细微病灶仍"不厌其烦反复敲打",这种"治未病"的执着,正是《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当代实践。
赖院长和诗中的"续筋正骨艺德馨",道出了中医传承的双重维度。技艺的"神技"需与"仁心济世"的德行相互滋养,方能成就"满庭星"的医道境界。两首诗作隔空呼应,恰似中医文化中"医者意也"的智慧流转——从瑶城到高铁,从诊室到诗笺,仁心从未因时空阻隔而褪色。
这组诗作最珍贵的,是展现了中医在现代社会的鲜活生命力。当五十年的陈旧伤痛在妙手下消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术的精湛,更是中华医学"大医精诚"精神的当代传承。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般充满人文关怀的疗愈故事,恰似一剂调和现代文明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