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全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每至农历七月初七,七夕佳节,这首林杰的《乞巧》总会在我心间悄然响起,似是唤醒一段古老而浪漫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七夕,这个承载着华夏民族深厚情感与美好期许的节日,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七夕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星宿崇拜。在那个对宇宙充满敬畏与好奇的时代,先民们仰望着浩瀚星空,将牵牛星与织女星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诗经·小雅·大东》中便有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此时的牛郎织女,只是天上闪烁的星辰,作为天文符号被人们观测、记录,与爱情尚无关联。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人格化。应劭《风俗通义》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自此,鹊桥相会的传说成为艺术创作的核心题材,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这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为七夕节注入了灵魂,使其从一个单纯的星宿崇拜节日,演变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传说中,牛郎自幼孤苦,与老牛相依为命。一日,老牛告知他湖边有仙女沐浴,让他取走粉色仙衣。仙女织女因无法返回天庭,遂与牛郎结为夫妇。二人男耕女织,诞下一双儿女,生活美满幸福。然而,此事触怒了王母娘娘,她亲自下凡将织女押回天宫。牛郎披上老牛临终所赠的牛皮,挑着孩子奋力追赶,却被王母用金簪划出的天河阻断。最终,王母被他们的深情打动,准许二人每年七月初七,由喜鹊搭桥相会。
这个传说,虽带着几分神话色彩,却蕴含着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它让我们相信,即使相隔天涯,只要心中有爱,便能跨越重重困难,终得相聚。就如同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所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牛郎织女的爱情,虽聚少离多,却坚如磐石,令人动容。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以七夕为主题,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词,或描绘牛郎织女的爱情,或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或展现七夕节的风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七夕画卷。
东汉无名氏的《迢迢牵牛星》,是较早以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为题材的五言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通过对织女的描写,将她的相思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仅仅十个字,却将牛郎织女之间那种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悲伤,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唐代,诗歌发展达到鼎盛,七夕诗也如繁花盛开,美不胜收。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以宫女的视角,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清冷与孤寂。宫女手持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舞的流萤,在天阶上卧看牵牛织女星。她的心中,或许也在渴望着一份真挚的爱情,就如同牛郎织女一般,即便相聚短暂,却也刻骨铭心。诗中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将宫女的孤独与对爱情的向往,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权德舆的《七夕》则为我们展现了唐代七夕节的热闹场景:“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诗中描绘了七夕这天,人们欢天喜地,女子们对着月亮穿针乞巧的情景。“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生动地刻画了唐代七夕节的民俗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追求。
宋代,七夕文化更加繁荣,诗词中的七夕也愈发丰富多彩。苏东坡的《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摆脱了男女情爱的陈旧套路,以飘逸超旷的境界和格调著称:“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骏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在这首词中,苏东坡借七夕送别友人,表达了自己超凡脱俗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他笔下的七夕,不再仅仅是爱情的象征,更蕴含着对人生聚散离合的豁达态度。
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于婉约缠绵中透着一股清朗和豪放:“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实则是李清照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她将自己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相融合,使词作更具感染力和深度。“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通过对天气的描写,隐喻人生的变幻无常,令人感慨万千。
而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无疑是七夕诗词中的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将牛郎织女的爱情升华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心灵的相通和坚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词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有情人的心灵,成为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期许和坚定信念。
在这些诗词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着七夕的浪漫与深情。他们用生花妙笔,将七夕的传说、爱情的美好、人生的感悟,都融入到了这短短的诗词之中,让后人得以领略到七夕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七夕节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古老的乞巧习俗在一些地方已逐渐淡化,但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却日益凸显。每到七夕,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花店摆满了娇艳欲滴的玫瑰,餐厅推出了各种浪漫的情侣套餐,商场里也随处可见与七夕相关的促销活动。年轻人纷纷在这一天向心仪的对象表白,情侣们则会选择一起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
然而,在商业化的浪潮下,七夕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些人过于注重七夕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七夕节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和约会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祖先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对家庭、婚姻的重视。我们应该在享受七夕浪漫氛围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让这个古老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传承七夕文化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增强人们对七夕节的了解和认识。例如,举办七夕诗词朗诵会,让人们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七夕的浪漫与深情;开展传统乞巧技艺展示活动,如穿针乞巧、制作巧果等,让人们亲身体验古老的七夕习俗;还可以举办七夕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七夕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说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七夕节的魅力所在。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七夕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新七夕节的庆祝方式。比如,举办集体婚礼或金婚庆典,让新人在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里许下爱的誓言,让金婚夫妇重温当年的甜蜜与幸福;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作为一名诗人,七夕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灵感的节日。每至七夕,我总会独自漫步在月下,仰望星空,想象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那浩瀚的银河,闪烁的星辰,仿佛在诉说着千古不变的爱情故事,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也会拿起笔,写下自己对七夕的感悟和对爱情的理解。曾经,我写下这样一首诗:
《七绝》七夕念情
作者:王全祥
银汉迢迢星璀璨,牛郎织女盼团圆。
鹊桥飞架情难断,岁岁相思年复年。
这首诗,是我对牛郎织女爱情的赞美,也是对世间所有有情人的祝福。我希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都能坚守自己的爱情,如同牛郎织女一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能不离不弃,相伴一生。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如同一首美妙的乐章,奏响在人生的每个角落;又似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七夕节,正是这爱情乐章中最动人的旋律,是这美酒中最醇厚的芬芳。它让我们相信,真爱无敌,只要心中有爱,便能跨越时空的距离,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经营自己的爱情。让七夕节所蕴含的爱情真谛,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这份古老而美好的爱情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传承下去,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记忆。
当夜幕降临,星河璀璨,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感受七夕的浪漫与深情,为爱情祈福,为生活添彩。因为,在这浩瀚宇宙中,爱情,是最美丽的风景,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