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五十三)
——河图的真与假
□ 童 年(安徽)
洛水递来的玉版,洇了
淮河的潮
龙马负图时,鳞片落进漩涡
成了交错的浪纹。有人说
那是天地的密码,刻在
龟甲的裂纹里
有人说,不过是渔翁撒网的影子
被晨光拓在滩涂——
真与假都沉在河底
随汛情涨落
唯有水流,读得懂所有版本
河底是台生锈的天平
一端放着龟甲的真
一端压着传说的假
水是流动的砝码
让平衡永远在摇晃
有人用骨针挑开河的痂
想取出纯粹的答案
却只挑出更多疑问——
像河底的蚌
真珠与沙砾共生
龟甲在河底舒展裂纹
像被水揉皱的密码本
有人捞起半片甲背——
数字在掌心洇开
又随指缝漏回浑浊里
河图是枚旋转的硬币
正面刻着星象,背面
浮着鱼的影子。淮河
日夜数着波纹,却算不清
哪圈涟漪是真的卦象
不必追问龟甲的纹路
它们是河的呼吸
时而是真的伤痕
时而是假的涟漪
河图在相信者眼中显形
在怀疑者脚下碎成沙
让淮河去分辨吧
只因它流过真的堤岸
也漫过假的倒影
最终把两者都酿成了
河床下
沉默的古陶具
其实,淤泥里藏着两张图纸
一张绘着大禹的脚印
一张印着今人猜测的指纹
水漫过堤岸时,两者
在浪里叠成模糊的剪影
时间是位篡改者
在龟甲的裂纹里添笔
让真的更像传说
让假的长出青苔
与河底的石头难分彼此
谁,见过河图的全貌
是渔夫网住的那团光
还是祭司梦中的星斗
淮河翻涌着答案
又把答案嚼成泡沫
鱼群驮着光斑游过
像移动的标点
在河面写着无人能懂的诗
真与假,不过是
浪尖与浪谷的距离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