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铁血丹心照山河
——李含辛《鹧鸪天·山河骨》的壮烈美学
一、意象构筑的战场悲歌
上阕以“铁甲霜凝朔气沉”开篇,通过“铁甲”“霜”“朔气”三个冷硬意象,构建出边塞铁血的肃杀画卷。铠甲覆霜、寒风刺骨的细节,既写实境艰苦,又暗喻战士戍边的孤绝。“朱楼弦月冷秋襟”一转视角,以贵族楼阁中清冷的月夜与寒襟,形成战场与后方的空间张力,揭露安逸与牺牲的割裂。“战血销锋锷”以残酷想象质问:若锋刃被热血锈蚀消亡,谁能在酒肆歌筵中寻欢?全句将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推向极致。
二、古今对照的泣血诘问
下阕“青冢泪,玉簪音”用典深婉。青冢暗指王昭君和亲的悲情,玉簪化用《长恨歌》“翠翘金雀玉搔头”,二者并置,勾连历史上女性以和亲换和平的无奈。“九原应悔绣衣心”直斥统治阶层:地下的亡灵(九原)定会后悔当年醉心华服媚骨(“绣衣”典出《史记》绣衣直指徇私之举)。末二句“但留肝胆昭云汉,不教山河染袖衿”以掷地有声的誓言收束——唯有忠肝义胆辉映天日,方不让国土沦为权贵的玩物。“袖衿”与首句“铁甲”形成鲜明阶级对照。
三、词艺张力中的时代回响
全词严守《鹧鸪天》格律,上阕“沉”“襟”“吟”平仄相谐,营造压抑氛围;下阕“泪”“音”“衿”转去声入韵,情感迸发如泣血控诉。李含辛以传统词牌写现代家国忧思,“山河骨”三字既是烈士血肉筑就的江山,亦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在当今重提铁血丹心,恰是对和平年代精神钙质的呼唤。
附录
鹧鸪天·山河骨
填词/李含辛
铁甲霜凝朔气沉,
朱楼弦月冷秋襟。
若教战血销锋锷,
哪让樽前戏笑吟?
青冢泪,玉簪音,
九原应悔绣衣心。
但留肝胆昭云汉,
不教山河染袖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