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国防
作者 石欣陇
飞扬读书会 出品
我一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科技,人民才能远离烽火与硝烟。
从前,我对“国防”一词的认知局限于军营里的队列训练、边境线上的巡逻身影,以为“国防”离我的生活很遥远。直到学校组织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那些陈列的展品彻底打破了我对国防的偏见:老式步枪上的斑驳锈迹,记录着过去国防力量的艰辛;现代化通信设备的精密线路,无不彰显如今国防科技力量的强大;数字沙盘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更让我看见国防其实早已融入科学技术研发。讲解员说,国防从来不是某一群人的“独角戏”,科学家在实验室攻克技术难关,是为国防筑牢科技根基;工人在车间打磨装备零件,是为我们的国防筑牢基础;就连我们参与消防演练时学会的逃生技能、牢记的安全常识,都是在为守护家园添一份力量。原来,这些都称得上是“国防”。
我曾在纪录片上看到,一位爷爷指着胸前的勋章缓缓道来:“当年在边疆站岗,冬天的风像刀子一样刮脸,脚冻得失去知觉也不敢动——因为我身后就是祖国的土地,一步也不能退。”他的话像铁锤似的敲击在我的心头,让我真正读懂“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深意。我们在教室里安心听课、在操场上肆意奔跑、在街头感受这烟火寻常,这份平静的生活,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人在看不见的地方,用他们的热血与坚守换来的。
如今再凝望升起的国旗,心中多了份敬畏与责任。国防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它藏在每一次认真参与的安全演练里,藏在我们钻研的每一个知识点中,藏在每个普通人对祖国的敬畏。“国防”也从不是书本里冰冷的文字,而是无数人用坚守与担当织就的安全屏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虽不能奔赴国防一线,但可以从当下做起,强健体魄,为未来积蓄力量;努力学习,为将来的科技建设筑牢根基;心有国防,怀揣着家国情怀。
这,便是我们对祖国最坚定的承诺。
小作者简介:石欣陇,飞扬读书会优秀学员,兰州7年级学生,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坚持阅读朗诵练笔,2025春之韵全国诗会荣获原创诗歌一等奖,2023青少年作家杯征文荣获银奖,连续两年中华魂征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