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鞠慧携手长田实践教育基地,在济阳区济阳街道董家村开展了一场以文学浸润童心的劳动实践研学活动。活动以鞠慧代表作《黄河滩上四季歌》为蓝本,通过“文学场景还原+沉浸式劳动体验”的创新形式,引导青少年在躬身实践中感受文学魅力、传承乡土文化、厚植劳动情怀。
清晨,刚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的董家村,微风拂面,天气凉爽。在长田实践教育基地内,鞠慧与孩子们围坐一堂。她以书中主人公“谷雨”的视角切入,带领大家走进《春雷轰隆隆响》的文学世界:从黄河岸边错落有致的高台民居,到热火朝天的打夯场景;从田间地头充满童趣的打尜游戏,到鲜嫩丝甜的乡野美味菇荻……鞠慧用生动的语言将书中描绘的民俗画卷徐徐展开,孩子们时而托腮沉思,时而踊跃提问,现场互动热烈。

“喂好来哟——嗨哟——”随着一声浑厚的号子响起,原本静谧的乡间空地骤然沸腾。鞠慧与基地研学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黄河滩上四季歌》中最具震撼力的篇章——打夯场景还原。在她的示范下,孩子们两人一组紧握麻绳,齐声喊着响亮的号子,将石夯高高抬起又重重落下。泥土飞溅间,书页上关于打夯的抽象描写,化作了掌心磨出的红痕以及团队协作时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齐聚在基地书屋的木桌旁,纷纷摊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有的孩子写下,夯石落地时的场景如“惊雷滚过麦田”,震撼之感跃然纸上;有的则记录下伙伴们“红着脸蛋喊号子”的可爱模样,生动鲜活……当小作者们用文字重现那一个个“可触摸”的场景时,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鲜活起来。
这时,鞠慧老师来到孩子们身边,为他们进行了逐一指导。即时指导的意义远超传统的写作技巧传授。对于长期困于“作文模板”的孩子们而言,鞠慧老师将他们刚刚经历的感官风暴转化为文字的力量。这种将生活体验升华为文学表达的过程,让孩子们意识到:原来写作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用文字定格生命的真实跳动。

活动尾声,鞠慧向每位孩子赠送了亲笔签名的《黄河滩上四季歌》系列图书,并鼓励他们在阅读与实践中发现更多生活的美好。夕阳余晖中,墨香与泥土芬芳交织,文学的种子正在这片沃土悄然生根。
长田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表示,济阳地处黄河下游北岸,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居泉城而盛。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既孕育了“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阔诗篇,也沉淀出“夯歌震天、上梁纳福”的厚重民俗。此次活动是“以文学为媒,让黄河文化可触可感”的重要实践,通过将鞠慧作品中的黄河文化元素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的研学课程,让青少年在文学滋养中建立文化自信。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还体验了陶瓷釉下彩绘、浑水摸鱼、黑陶拉坯、扎染等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项目。未来,长田实践教育基地将围绕黄河文化系列书籍开发研学实践课程,涵盖非遗手作、民俗探访、生态观察等模块,持续打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沉浸式研学体验。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群 通讯员:孙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