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鹊桥
文/褚向平(河北)
漫在时间里与秋风相忘
特别的日子 月光下
总能望见你徘徊在鹊桥上
影子如水清凉
已是经年 群山叠黛
内心深处总是那个模样
无法泯灭当初的虚妄
更无法阻拦草木结霜
时常想象 让记忆能否重新
弥散凡间一寸寸土壤
让不休的秋雨打湿
步步苍茫 一生的烟火
流离远方 而骑牛奔月
我知道这是一种幻想
但我陡然相信
假如有一天我突然失去这些
我会坠入深渊般的惆怅
褚向平这首《永远的鹊桥》,以七夕鹊桥为情感锚点,在时光的漫漶里织就了一张关于记忆、执念与怅惘的网,读来既有古典意象的温润,又藏着现代人对“永恒”的细腻叩问。
诗的开篇便将场景浸在“时间里”,“与秋风相忘”的淡然下,藏着“特别的日子”里必然的回望——“月光下总能望见你徘徊在鹊桥上”。“影子如水清凉”这句极妙,既写月光下影子的质感,又暗合着经年回望时,那份带着距离的澄澈与微凉,是记忆被时光滤过后的模样。
“已是经年 群山叠黛”,外在的岁月流转与“内心深处总是那个模样”形成对照,撞出了执念的重量。“无法泯灭当初的虚妄,更无法阻拦草木结霜”尤为耐人寻味:“虚妄”或许是当年未竟的遗憾,是故事里不圆满的缝隙,可连这“虚妄”都舍不得泯灭;而“草木结霜”是挡不住的时光痕迹,既指岁月催老,也暗喻记忆在时光里愈发清冽,甚至带了点易碎的冷。
后半段转向“想象”与“幻想”,更见情感的恳切。想让记忆“弥散凡间一寸寸土壤”,想让秋雨打湿“一生的烟火”,是想把缥缈的过往拽回真实的生活轨迹,哪怕只剩“步步苍茫”。“骑牛奔月我知道这是一种幻想”,明明清醒地知道神话难续、旧景难寻,却偏要“陡然相信”——这份“信”,哪里是信神话成真,分明是信那些与“鹊桥”相关的记忆,早已成了支撑自己的精神微光。
所以结尾那句“假如有一天我突然失去这些,我会坠入深渊般的惆怅”才格外有力量。原来“永远的鹊桥”从不是真的桥,是藏在时光里不肯放下的人、未凉的情,是我们对抗岁月荒芜时,悄悄攥在手里的那点温热念想。它或许虚妄,却让平凡的日子有了不敢失去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