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惠州时对故乡济源的深切思念一、核心主题
文章围绕作者客居惠州时对故乡济源的深切思念展开,同时穿插讲述了自己在文化研究、社会贡献等方面的经历与坚持,体现了作者浓厚的乡情、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以及积极回馈家乡的情怀。
二、具体内容分析
(一)思乡之情
1.普遍共鸣:开篇引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点明游子思乡是跨越时空的普遍情感,如李白对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的思念,进而引出自己和众多异地生活者(包括客居游子、华侨、以色列人等)对故乡的深刻眷恋。
2.惠州生活与思乡反差:作者现居惠州,这里环境优美(西临红花湖、东靠西湖,山水相依、四季如春)、生活便利(景区免费、公交对老人免费),家庭幸福(儿子儿媳关怀,孙辈可爱,衣食无忧),但即便如此,对故乡济源的思念却愈发强烈,与“乐不思蜀”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3.3.故乡记忆与牵挂:故乡济源承载着作者六十余年的生活记忆,有祖坟、父母墓冢、亲朋好友、恩人故人等。随着老一代人离去,那些熟悉的面容只能成为回忆,而故乡的一草一木(山水、村庄、道路、市区)都刻满岁月痕迹。虽可通过电话、视频联系,但面对面的温暖难以替代,因此常借儿子儿媳公休日回乡与老友相聚,以慰思念。
(二)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
1.1.教育劝诫:受疫情影响受托修改“探望老师日期告知”,借此与亲朋好友联系时,作者尤其关注孩子学习情况。当遇到孩子不学习的情况,会耐心鼓励孩子努力,劝诫家长以身作则,强调“知识改变命运”,以卢小波为例说明学习能带来更好生活。虽因直言劝诫被部分人误解甚至断绝亲情,但仍无怨无悔,坚信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各行业工作的基础。
2.2.文化事业投入:作者虽平凡(未当官、未挣大钱),但将毕生精力、有限工资、借款及善人资助投入到发掘文化和提升社会文化的事业中。投入200多万元用于考察、创作和出版书籍,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书籍在韩国出版、被评为世界三大励志书之一,自己被列为国家作协百名作家之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议有76个国家签约,对天气变热的预测与世界气象会议决定一致,因此受到赞扬,被称为“世界大咖人物”。即便欠债30万元,仍坚持初心,手中存有价值50万余元书籍待售,同时计划推广专利产品(防震床、空中取水机等)和继续人体断肢再生液研究。
(三)对故乡的思念细节
1.1.美食牵挂:思念家乡济源的20多种特色小吃(如浆面条、麦仁决皮等),虽市场偶尔能见到,但总觉得缺少家乡味道,曾六天品尝家乡美食,感觉无比舒服,还为此写文章抒发情怀。袁大明饭店筹备羊肉汤冲剂包征求其意见,下冶原头碑林老总盼其回去参谋。
2.2.未竟事业牵挂
•历史文化遗迹:看到文物局考察队山中调查图片,想起自己曾去过并有所创作。与胡成芳书记等通电话谈到济源历史文化遗迹,如200余里北齐长城(从蓼坞村到水洪池村,可打造景区)、封门关(险要关隘,可恢复相关建筑)、太行山上的牛王寨等寨子(可展现独特文化)、济源火车站(夏代都城迁入地,想探究迁都原因)等,希望相关方面做好保护和开发,了却自己心愿。还提及文物局搬进龙潭寺办公,可展示当地丰富文化(如陈门四状元等故事)教育后人。
•朋友遗愿与情谊:牢记朋友冯维盛(“华夏探源第一人”)病重时托付,继续探讨华夏源头相关,写了32篇文章,合写《把济水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报告;朋友杨合理致力于污水处理等研究,其爱人出车祸身亡,作者想回去安慰;程原昆大夫、吕邦正先生托校对出版书稿;想去看望张永安、卫平复、杨型珍等人的墓地,怀念与他们的情谊,如张永安局长对自己的认可。同时关注市政工程建设(如荊梁中路通车、卢仝学校建设等),这些工程是自己早年建议的后续,为济源人造福,还提到相关建议得到领导批示和实施,认为好的领导与自己的献策共同促进了发展,收到众多赞扬文章和网友支持。
(四)退休后的贡献
1.1.文章与书籍创作:退休后虽身处惠州,但根据以往考察资料整理,写了1400多篇关于家乡的文章,出版8本书(如《济水高洁》《黄河浪花》等,书名均以济源山水文化命名,体现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拒绝为迎合流行改名),还有3本正在校对中。
2.2.建议与社会评论:给有关单位写了800余项建议和社会热点评论,创作《话说济源》69集电视片(300万字),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还与崔云恒老师为济源六中写廉政教育讲座稿,受到好评。
3.3.文化推广与服务:致力于让历史文化跨部门发挥效益,将文物考古成果提供给旅游部门用于旅游开发;充当义务文化顾问,为历任领导及外地来济人员提供工作建议,与多位领导和社会贤达有交往,分享自己对济源的了解和见解。
三、总结
作者通过对自己在惠州生活的描述,突出了对故乡济源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不仅源于对故乡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眷恋,更包含对亲朋好友、未竟事业的牵挂。同时,作者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文化传承、社会建议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即便面临诸多困难(如经济压力、他人误解)也坚守初心,退休后仍持续为家乡的文化、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体现了其对故乡深沉的爱与无私的奉献。
卢化南 秘书文小言
2025.8.26
